autorenew
以太坊社区对 Stripe 的 Tempo 区块链反应:去中心化担忧与对策

以太坊社区对 Stripe 的 Tempo 区块链反应:去中心化担忧与对策

在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界里,创新常常与去中心化理想发生冲突。最近一条推特线索点燃了关于以太坊未来的讨论。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 Jito 和 Factory Labs 任职的加密领域知名人物 Dr. Nick Almond 引述了以太坊核心开发者 Preston Van Loon 的一则帖子,强调了对像 Tempo 这样的新型集中化链日益增长的担忧。

Tempo 由金融科技巨头 Stripe 与加密风投公司 Paradigm 昨天公布,定位为以支付为先的 Layer 1 (L1) 区块链,针对稳定币和高速交易进行了优化。根据 ParadigmStripe 的公告,其设计目标是用于全球支付、微支付甚至由 AI 驱动的支付等现实场景。目前处于私有测试网阶段,Tempo 旨在借助 Stripe 在传统支付领域的经验实现大吞吐量与低延迟。

但并非人人欢呼。Van Loon,来自 Prysm Labs 和 Offchain Labs 的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在批评中直言不讳。他指出了几个危险信号:缺乏客户端多样性,这意味着依赖单一软件实现,如果出现故障风险巨大;任何人都能创建代币并将其用于 gas 费,这听上去混乱;以及质疑为何它是 L1 而不是作为在以太坊上结算以获得额外安全性和一致性的 Layer 2 (L2) 方案。他总结称这又是一条“财团链”(consortium chain),暗示它更像是由少数大玩家控制的许可网络,而非真正开放的区块链。

Dr. Almond 将这一观点放大,敦促以太坊制定“反击策略”。他认为,像 Tempo 这样的项目可能会利用以太坊的 EVM 技术构建集中化的 proof-of-authority (PoA) 链——在这种链中,验证者是事先批准的,而不是公开质押或挖矿——这本质上“窃取”了以太坊多年开源研发的成果而不做回馈,可能挖走开发者并消耗生态资源。在后续发言中,他强调这些以稳定币为中心的 L1 不会将价值回流给以太坊,相反会吸走资源。

该线程引发了社区回复。一位用户 @itsjustcornbro 感叹这是向“法币抽取”(fiat extraction)倾斜的终局,利润凌驾于原则之上。其他人提出了对策,例如整合 Chainlink 的 SCALE 计划以补贴预言机并为以太坊某些通道免除 gas 费用。Bankless 的 David Hoffman 指出,像以太坊这样的开源生态依赖的是激励(胡萝卜),而非惩罚(大棒)。还有回复将此事类比为开放互联网战胜封闭内联网,暗示去中心化系统最终会获胜。

为不熟悉这些术语的读者做个说明:Layer 1 指的是以太坊本身这样的基础链,负责安全性与共识。Layer 2(如 Optimism 或 Arbitrum)是在其上构建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扩展交易,同时继承 L1 安全性的方案。Proof-of-authority 常用于私有链以提高效率,但它牺牲了去中心化,因为权威方可以审查或控制网络。

这对更广泛的加密世界意味着什么,尤其是那些依赖病毒传播和易接入生态的 meme token?Meme coins 往往在以太坊或其 L2 上发行,因为这些网络拥有流动性和开发者工具。如果像 Tempo 这样的集中化链以速度和易用性吸引人才与用户——并得到 Stripe、Anthropic、OpenAI 等大牌支持——可能会使生态分裂。不过正如一条回复指出的,真正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以太坊的优势,允许无缝的跨链交互,而封闭系统很难做到这一点。

这场辩论凸显了区块链的核心张力:在创新与去中心化之间寻求平衡。随着 Stripe 通过 Tempo 进军加密领域,以太坊支持者正在呼吁采取主动步骤保护他们的生态。无论这会催生新联盟、技术升级,还是仅仅带来更多推特戏码,这都提醒我们围绕加密灵魂的争夺远未结束。通过原始线程持续关注后续发展 here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