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AI 泡沫要破裂了吗?来自加密圈 X 的科技巨头相互依赖洞察

AI 泡沫要破裂了吗?来自加密圈 X 的科技巨头相互依赖洞察

在瞬息万变的科技与加密世界里,关于市场泡沫的讨论从未远离视野。最近,一位曾在安永(Ernst & Young)从事咨询工作的去中心化 AI 研究者 @S4mmyEth 在 X(前身为 Twitter)发起的一条长帖,引发了关于 AI 泡沫可能破裂的广泛讨论。该帖强调了 AI 生态中主要参与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方安排,暗示任何一次差池都可能在行业内引发连锁反应。

The discussion kicks off with a look at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which recently suffered an outage estimated to cost around $75 million per hour in lost profits. While that sounds massive, it's peanuts compared to the $33 billion quarterly revenue AWS pulls in from providing compute power to fuel the global AI surge. S4mmyEth poses a provocative question: How long until we hit peak AI bubble?

显示 AWS 收入和中断影响的图表

在此基础上,原帖进一步剖析了脆弱性。S4mmyEth 认为,AI 泡沫正处于随时可能破裂的边缘,原因在于数据中心、AI 公司与芯片制造商之间密切的利益关系。这些公司——比如 NVIDIA、AMD、Microsoft、Oracle 以及像 CoreWeave 这样的初创企业——都有维持嗡嗡声势的既得利益。它们通过投资、营收分成、供应商融资和回购协议,形成了一个不断输血的循环。

AI 生态资本流动示意图

所谓“related party arrangement”(关联方安排),指的是在有密切关系的公司之间达成的交易,比如共享投资者或战略合作。在 AI 领域,这意味着科技巨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放大估值和收入的反馈回路。但正如 S4mmyEth 警告的那样,"只需一个多米诺倒下,就会看到戏剧性的连锁反应。"

这个观点在加密社区中产生了共鸣——毕竟大家对泡沫并不陌生——还记得 2021 年的 NFT 热潮或 DeFi 夏季吗?对该帖的回复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一位用户指出,资本支出循环(芯片厂商为模型构建者提供资金,后者再购买更多芯片)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但它确实留下了像数据中心和人才这样的真实资产。另有人将其比作股市的脱节现象,指出 AI 的快速进展让判断是否高估变得困难。

这对 meme tokens 意味着什么

在 Meme Insider,我们致力于把这些宏观技术变化与 meme tokens 的狂野世界连接起来。以 AI 为主题的 meme 趋势爆发式增长,许多代币以像 GroqBittensor 这样的项目为灵感,搭上了炒作的顺风车。如果 AI 泡沫真的破裂,这些代币可能会被拖累,因为投资者对任何与 AI 相关的资产都会变得谨慎。

另一方面,泡沫破裂可能会加速转向去中心化 AI 解决方案的进程——这是区块链能够大放异彩的领域。专注于分布式计算的代币,例如 Render NetworkAkash Network 上的项目,可能会作为集中化巨头的替代方案获得关注。去中心化 AI 的目标是通过在网络间分散算力来打破这些垄断循环,从而可能使生态系统更具韧性。

社区反应及更广泛的影响

该帖获得了数千次浏览和数十条点赞,回复中对时间点的判断存在分歧。有些人预测 OpenAI 的 IPO 会以万亿美元估值达到顶峰,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AI 在生成式模型等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可以支撑当前估值。这提醒我们,在科技领域,泡沫不仅仅是投机——它们往往与真实的创新相连,但过度扩张也会导致修正。

对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是一记分散风险的提醒。虽然 AI 主题的 meme tokens 可能带来快速收益,但理解背后的技术和资本相互依赖能帮助识别更具韧性的项目机会。密切关注 加密圈 (Crypto Twitter) 的讨论——像这样的长帖常常预示着叙事的转变。

在我们共同应对这一不断演变的格局时,有一件事很明确:AI 盛会仍在继续,但如果那些多米诺开始倒下,宿醉可能会相当猛烈。你怎么看——泡沫还是可持续的繁荣?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