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在一次重大的区块链上线背后发生了什么?Base 的 DevRel Youssef 最近在 X 上发了一条关于 @baseapp 上线前那段风暴般准备过程的精彩长帖。作为曾在 CoinDesk 见证加密技术演进的人,我可以说这个故事凸显了 AI 如何改写开发者体验——这对希望在像 Base 这样高效链上部署的 meme token 构建者尤其重要。
重压之下的挑战
想象一下:七月初,Youssef 刚从一周休假和 EthCC(即 Ethereum Community Conference,一个面向以太坊爱好者的大型聚会)归来。离 Base 上线仅剩一周,他的同事 Wilson Cusack 抛出一个重磅任务——把整个 Base Account 文档从头重写。对不熟的人来说,Base Accounts 是 Base 链上的基于智能合约的钱包(Base 是 Coinbase 构建的一个 Ethereum Layer 2),能让交易更顺畅、用户体验更友好,比如支持用户无需预付 gas 的操作。
起初,Youssef 犹豫了。重写文档通常需要数月,涉及细致讲解、代码示例和测试。但借助像 Claude(Anthropic 的一个擅长编程的 AI 模型)和 Cursor(一个 AI 驱动的代码编辑器)这样的工具,他看到了机会。这是个双赢局面:要么成功并革新文档创建方式,要么先发布基础内容再迭代。
依靠 AI 与简洁性
接下来上演的是一场效率的示范课。团队大量依赖 AI,不仅重建了文档,还在短时间内交付了高质量的指南,提升了开发者体验。Base 因其低成本、高速交易而闻名,已成为 meme tokens 的热点——想象那些受互联网文化启发、依靠社区热度快速走红的项目。
关键结论是:在 AI 时代,文档不必是详尽无遗的巨著。相反,应聚焦于:
- 清晰的心理模型:概念上解释事物如何运作。
- 简明的指引:覆盖最基本的实现步骤。
- 基本示例:把复杂集成交给 AI 代理(如聊天机器人或自动化工具)去处理。
这一偏向简洁的做法意味着更少过度工程化,这对 meme token 创作者来说是金矿。想象在 Base 上发布一个 token-gated 社区应用,而不用沉浸在晦涩难懂的指南里——AI 能填补知识空白,让非专业开发者也能上手。
超越预期及未来影响
结果超出预期。他们在几天内交付了多份指南,改变了开发者与 Base Accounts 互动的方式。对于 meme 生态,这可能意味着更快原型化有趣的工具,例如 mini-apps(小型、可嵌入的链上应用)或与代币挂钩的 NFT 的 gasless minting。
Youssef 最后提到一个即将到来的活动:Vibe Coding Week Day 3,他将在会上深入讲解如何用 AI 代理结合 Base Account 文档。那是由 Base 团队主持的线上直播,内容涵盖 gasless 交易、将应用转换为 mini-apps,以及使用 OnchainKit 和 Paymaster 等工具定制分叉。如果你在 Base 上构建——无论是 meme token 还是完整 dApp——可以在这里查看直播详情 here,并关注 BuildOnBase on X 获取直播信息。
这条长帖不仅仅是故事;它是区块链开发未来的蓝图。随着 meme tokens 在 Base 生态中持续占据主导地位,由 AI 驱动的简化文档可能会加速创新,让创作者把注意力放在病毒式传播而非技术障碍上。想看完整内容,请查阅原帖 here,并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了解这类技术如何驱动 meme 经济的更多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