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深耕 meme 代币世界,应该注意到很多代币都在 Layer 2(L2)网络上蓬勃发展,比如 Base 和 Arbitrum。L2 的设计初衷是扩展 Ethereum,使交易更快、成本更低——这正适合 meme 币那种高频、高量的交易场景。但 Blockworks 的研究分析师 Marc Arjoon 最近的一条推文提出了一个大问题:这些 L2 是否开始脱离 Ethereum?让我们深入他的观点,探讨这对你喜欢的 meme 代币可能意味着什么。
Marc 在推文开头指出,Ethereum 对 rollups(将交易打包并回写到 Ethereum 的 L2 方案)的原始愿景,与现实并不完全吻合。相反,大多数价值通过外部桥流动,大约三分之二的资产处于 Ethereum 安全担保之外,安全委员会仍然可以覆盖决策。为什么会这样?市场激励在推动用户选择更快、更便利的方案。
拿桥(bridges)举例。用户更偏好即时的外部桥,而不是那些退出需要长达七天的规范桥(canonical bridges)。在 Base 上,像受病毒式趋势启发的 meme 代币的交易热点,大约 69% 的交易量走的是这些外部桥。Arbitrum 的情况更糟,达到 90%。这意味着大部分活动,包括 meme 代币的兑换,并没有完全利用 Ethereum 的安全性。
更深入看,不只是交易量的问题——谁在用什么也很关键。像交易所这样的大机构仍使用规范桥,但普通用户呢?在 Base 上,99% 的不同地址选择外部桥,而在 Arbitrum 上则是 99.7%。如果你在交易 meme 代币,很可能也属于那种为速度优先、而不是严格与 Ethereum 对齐的大多数用户。
还有资产发行的问题。在 L2 直接发行资产通常更便宜且激励更多,而不是从 Ethereum 的 Layer 1(L1)桥接过来。在 Base 和 Arbitrum 上,大约三分之二的资产价值是在本地原生发行的。对 meme 代币而言,这影响巨大——许多项目直接在这些 L2 上发行以快速捕捉热度,绕开 L1 的高额费用。但这也意味着这些资产不在 Ethereum 的安全模型下得到本地强制保护。
Marc 建议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基于 L2Beat 的工作做延伸。这里引入了 Gelato Network 的 Ethereum Settlement Score(ESS),它衡量了规范桥使用、资产构成和审查抵抗力等指标。这是一个用来判断某个 L2 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依赖 Ethereum,还是只是借了个品牌名的工具。
那么,我们如何修复这种分歧?Marc 概述了两条路径:
Reunification Path:使用 zero-knowledge(ZK)证明来加速规范桥,采用能够直接在 Ethereum 引擎中验证的 native rollups(摒弃安全委员会),并实现基于序列化(based sequencing)的实时审查抵抗。
Sovereign Path:对于不需要 Ethereum 完整担保的应用——比如某些 meme 代币平台——走向 sovereign rollups。这些方案在吞吐量、定制治理以及从像 Celestia、Avail、EigenDA 或甚至 Ethereum 本身获取模块化数据可用性(DA)方面进行优化。本质上,它们像“Rollup L1”,可能会大幅加速 meme 代币的创新。
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这种转变可能带来变局。如果 L2 更倾向于独立(sovereign),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快的发行、更低的费用和更疯狂的实验。但这也带来风险——较弱的 Ethereum 安全性可能意味着这些冲天交易更容易暴露在漏洞中。反之,如果与 Ethereum 重新绑定更紧密,meme 生态可能变得更稳健、更值得信赖。
Marc 在文末链接了由 Gelato 解锁的完整 Blockworks Research 报告:Are L2s Breaking Away from Ethereum?。如果你在构建或交易 meme 代币,值得读一读以保持在区块链赛道上的领先。
你怎么看?L2 是更适合独立,还是应当更贴近 Ethereum?在下面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