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新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似乎一夜之间层出不穷,Aster 作为面向 perpetual(永续)和现货交易的下一代平台正引发关注。但并非所有反馈都是正面的。Matty Tay,Colosseum(一个汇集 Solana hackathon、加速器和投资的中心)的联合创始人,最近在 X(原 Twitter)上分享了他对该平台的亲身体验,结果并不美好。
那条走红的推文和它的梗图魔力
在 2025 年 9 月 20 日,Matty 发文写道:“刚试着在 Aster 存款并做了几笔交易。不能用。” 附带这句直白批评的是一张既搞笑又刺人的梗图:
如果你对加密行话还不熟,“meta”在这里指的是领域内流行的策略或趋势。“revenue meta” 很可能是在嘲讽那些痴迷通过手续费、收益或其他机制制造收入的项目,往往是以牺牲用户体验或创新为代价。梗图暗示 Aster 仿佛一列货运列车,可能会冲击既有格局——但 Matty 的文字则表明它还没准备好兑现那些炒作。
你可以在此查看原推文以获取完整语境。
Aster 究竟是什么?
对于还在跟进的人,Aster 是一家去中心化的 perpetual 交易所,目标是将像 Binance 这样的中心化交易所(CEX)的速度和效率与 DeFi 的自我托管优势结合起来。它支持多链交易、低费用、高杠杆,甚至有收益机会。作为近期上线的平台,它把自己定位为能与 Hyperliquid 等平台竞争的对手,为初学者提供简洁模式,同时为资深交易者提供专业工具。
该项目的原生代币 $ASTER 因为 Binance 创始人 CZ 的背书和大额鲸鱼买入在一周内飙升超过 1,500%。截至目前,其市值已突破 20 亿美元,使其成为寻觅下一个 DeFi 热点的交易者关注对象。但正如 Matty 的推文所指出,真实可用性可能仍在改进中——这也许是由于上线当日的故障或网络拥堵所致。
社区反应:喷子、替代方案与更多梗图
讨论并未止于 Matty 的帖子。回复如潮,呈现出典型的加密社区氛围:挖苦、建议与声援并存:
有用户回击道:“哈哈 不能用是吧,也许你的脑容量只够用 Coinbase。”酸味十足——暗示 Matty 应该老老实实用更友好的 CEX,比如 Coinbase。
另一个人插话问:“那 Hyperliquid 呢?”——点名 Aster 的主要竞争者,后者在永续合约交易方面有较顺滑的口碑。
然后是 @darklakefi 的爆米花 GIF,意思基本是“拿好零食看戏”。
最后由 @SilkRoadDeals 放出这样一张神贴:
这张图抓住了加密世界的波动本质:今天你赚翻了,明天可能就重新审视人生选择。对梗币圈来说再合适不过:财富翻转之快,远超“pump and dump”三字。
这对梗币爱好者为何重要
虽然 Aster 并非纯粹的梗币——它更偏向工具型的 DeFi 项目——但它爆炸性的价格动作与社区热度赋予了它那种类似梗文化的能量。在梗币世界里,炒作常常压过基本面,像 Matty 这样的推文会引发争论、FOMO(害怕错过)或甚至价格回调。但这些声音也促使项目改进,确保为区块链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工具。
如果你想深入 Aster,建议先从他们的官网获得最新更新。记住,在加密世界里,永远要 DYOR(自己做研究)——功能性可以成就或摧毁一个平台,不管背书有多强。
你怎么看?Aster 是永续 DEX 的终结者,还是还需要时间来修补漏洞?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