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因币的狂野世界里,财富可以比一条病毒式推文翻转得更快,有一句格言格外受用:有时候,最聪明的操作就是不操作。最近,这句智慧通过 Crypto Twitter 上 @basedkarbon 的一条连发再次被提起,并引用了 1983 年的经典电影 WarGames。如果你是加密新手,迷因币通常是受互联网玩笑、名人或潮流启发的数字代币,常在像 Solana 这样的区块链上发行,以便实现快速、低成本的交易。但并非闪光的东西都是金子——很多实际上就是为内线牟利、以散户为代价的骗局。
那条道出了本质的推文
这条连发由 @basedkarbon 分享了一段来自 WarGames 的 GIF 开始,片中 AI 在全球核战争这种无胜局的情形下得出结论:“唯一的胜利之举是不参与。”将其应用到加密领域,他们解释道:当一个明显是骗局的币种上线并在几分钟内从 2 亿美元飙升到 20 亿美元市值时,上涨空间看起来被限制了。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暴涨常常被内线操控,晚入场几乎注定亏损。即便在价格回落后加入了 perpetual futures(perps,允许在不持有资产的情况下押注价格的衍生合约),做空它——押注价格会进一步下跌——也因为可能遭遇挤压或反弹而风险回报极差。
这条帖子迅速引起共鸣,收获了点赞、回复和讨论。一位用户感叹自己被名人币如 YE 骗过,另一位则打趣说,赢的最好方式就是根本不参与。这提醒我们,在炒作主导的迷因币领域,FOMO(害怕错过)容易导致痛苦的 rug pulls——开发者抽走流动性,价格崩塌。
YE 代币狂潮内部观察
这条推文似乎指向近期的 YE(也称 YZY)发行事件,这是一个基于 Solana 的迷因币,与说唱歌手 Kanye West(现名 Ye)相关。该币在 2025 年 8 月 20 日上线,不到一小时就暴涨到 30 亿美元估值,吸进了大量流动性。但警示信号也随之高涨:有人担忧内线交易、存在可能偏袒特定买家的防狙击(anti-sniping)机制,以及通过像 Jupiter Lock 的平台安排的归属(vesting)计划。正如 Cointelegraph 报道的那样,该代币在受到审查后很快暴跌,凸显出许多名人代币的敲诈性质。
名人迷因币并不新鲜——回想过去受唐纳德·特朗普或其他明星启发的发行。它们利用名气快速拉抬,但常常缺乏实际用途,导致早期持有者套现,后来的投资者接盘。YE 的快速起落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从炒作到抛售,把财富从天真的交易者转移到精明(或不光彩)的参与者手中。
为什么忽视这些敲诈对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那么,为什么要跳过这些?正如 @basedkarbon 指出的,风险回报极其不利。在一次敲诈式发行中:
上涨空间受限:如果它在上线几分钟内就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市值,还能有多少成长空间?迷因币靠病毒式传播而活,但高开盘就意味着可能存在操纵。
Perp 陷阱:在回调后开放期货交易会诱导做空者,但剧烈波动可能导致清算——当价格波动使你的仓位被强制平仓时。
机会成本:跟风每一个闪亮的新币会分散你构建优质仓位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有实际技术的生态系统上,比如 Solana 的高速 DeFi 或新兴的 AI-区块链整合,通常更值得。
回复区里也有类似声音:有人把它比作赌场赔率,另有人呼吁抵制此类诈骗。即便是机器人和推广者也加入了讨论,但核心信息一致:纪律取胜。不参与,你就能保存资金去抓住更好的机会,避免 rug 与暴涨暴跌带来的情绪过山车。
给迷因币爱好者的教训
借用 WarGames 的教训,加密交易并不是要和每一枚币斗个你死我活——而是要明智地选择战场。对初学者来说:
识别红旗:寻找透明的团队、公平的发行(没有大额预留)和健康的社区氛围。像 DexScreener 这样的工具能帮助你发现流动性和持币分布情况。
制定规则:事先决定:忽略那些数小时内涨超 10 倍的币,或只跟随经过核验的叙事线。
聪明分散:把迷因玩法与比特币(Bitcoin)、以太坊(Ethereum)等蓝筹加密混合,以达到平衡。
最后,迷因币可以很有趣也可能盈利,但把它们当作你选择不参与的被操纵回合,能让你在赛道上跑得更远。正如那条推文所言,你不必因为“就在那儿”就去交易。你怎么看——最近有没有躲过一次敲诈?在下方评论里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