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银行进入稳定币时代:安全整合的 3 个核心托管考量

银行进入稳定币时代:安全整合的 3 个核心托管考量

在快速发展的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世界中,稳定币正掀起波澜。这类锚定美元等稳定法币的数字资产,可以在不受其他加密货币剧烈波动影响的情况下,促进跨境无缝交易。根据 Paxos 最近的一条推文(查看原始推文),每天有超过1500亿美元的稳定币在区块链间流动,支撑着从支付和结算到全球交易的各种活动。

对于有意进入这一领域的银行来说,关键问题已不是客户是否会要求稳定币服务,而是如何以安全且合规的方式提供这些服务。作为一家受监管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并支持像 USDP 和 PAXG 这类代币的 Paxos,将托管问题拆解为三大关键考量。此处所说的托管(custody),指的是对数字资产的安全存储与管理,类似于银行保护传统资金,但又带有区块链特有的要求。

首先:监管合规性。随着稳定币普及,全球监管机构正纷纷介入制定规则。在美国,像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 和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 等机构都就数字资产托管发布了指导意见;在欧洲,Markets in Crypto-Assets (MiCA) 正在建立标准;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在影响全球的最佳实践。银行需要确保其托管模型与这些框架保持一致,以建立信任并避免合规风险。这不仅仅是遵守法律——而是构建一个能够让客户和监管者放心的基础。

接着,选择合适的托管模型至关重要。银行面临自建还是外购的抉择。直接托管意味着开发自研钱包和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完全的监督,但也需要在技术和人才上进行大量投入。另一种方式是与像 Paxos 这样的第三方托管机构合作,借助受监管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而无需从零开始。许多机构选择混合模式,将内部能力与外部合作伙伴相结合,以更有效地管理风险。这种灵活性让银行可以专注于自身核心优势,同时接入区块链的专业技术能力。

最后,基础设施与风险管理不可忽视。稳定币属于“持有人资产”(bearer assets),谁控制私钥谁就拥有资金——这为技术和受托责任增加了层层要求。银行必须在高级钱包、备份系统、灾难恢复计划和严格治理方面投入资源。关键要点包括资产隔离、多重审批、定期审计和保险保障。把这些做对不是可选项;这是决定谁能在稳定币赛道中胜出的分水岭。

做得好,稳健的托管能力会为银行打开诸多新场景。想象一下支持极速且低成本的跨境支付、为证券和基金提供数字结算,甚至为代币化资产(tokenized assets)奠定基础——将房地产或艺术品等现实世界资产以代币形式在区块链上表示。Paxos 强调,托管能力在这个新时代是一项竞争优势。

欲了解更深入的内容,请参阅 Paxos 的完整博客文章:How banks should manage custody of stablecoins

作为区块链从业者,理解这些托管动态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稳定币与像 meme tokens 这样的新兴趋势在 DeFi 中交汇时。保持信息更新有助于你在这个受监管但充满创新的空间中识别技术路径和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