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如果你一直在关注区块链和迷因代币的奇妙世界,可能已经听说过 Base ——这条以太坊 Layer 2 链,已经成为从 DeFi 实验到走红青蛙梗的热土。最近更有趣的是,Base 团队放出消息,正在探索原生网络代币 $BASE。但这不仅仅是又一次代币空投;这是一声号召,要求真正的社区认同与参与。
Filament Finance 联合创始人 Abhitej Singh 在最近的一条 X 帖子 中说得很到位,这条帖子正在加密圈引发讨论。从外部看,推出“网络代币”可能看起来像又一轮炒作周期。但 Abhitej 强烈反驳:如果没有所有参与者——构建者、用户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有意协调与一致,$BASE 可能会像我们见过的许多被遗忘的代币一样,昙花一现。
我们分解一下。Base 在基础设施上已经做得很到位:为轻松上链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和顺畅的分发渠道,让新用户入门毫不费力。想想无缝的桥接、低廉的费用,以及让开发者比说出“链上夏天”还快就能搭出 dApp 的工具。但问题在于——缺了什么?缺的是一群“Base 的声音”。你懂的,那些既不是路过看热闹的用户,也不只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塑造叙事的热情构建者和普通用户。
Abhitej 将它与像 $SOL(Solana 的代币,把一条高速链变成迷因帝国)和 $HYPE(Hyperliquid 的治理代币,正在激发一波 DeFi 狂潮)这样的成功案例做了鲜明对比。这些并非偶然爆红。它们之所以兴盛,是因为从核心开发者到 Discord 里的 degens,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划桨。利益一致意味着文化可以转化为流动性,而迷因?它们则成为把一切黏在一起的胶水。
说到迷因代币角度,Base 已经是迷因的中心地带。像 Brett、Degen 和 Toshi 这样的项目把它变成了一个以社区为驱动、容易走红的代币游乐场。一个 $BASE 代币可以为此注入强劲动力——想象一下为迷因创作者设计的奖励循环、用于公平发行的预言机集成,以及可以押注下一个火爆青蛙梗的 conviction markets。正如回复里有人所说:“当声音一致时,文化变成了流动性。”说得很到位。
Abhitej 帖子的核心是一段包含 Base 负责人 Jesse Pollak 的短片(这个人基本是从零开始把这条链搭起来的)。视频中,Jesse 对所有权问题直言不讳:“Base 只有在很多人对 Base 上发生的事情感到有所有权时才会成功。”他希望听到更多的声音——那些会支持、批评并不断迭代的声音,因为他们是真正关心的。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既没有时间表也没有放出代币经济学细节,但氛围是协作式的。Base 承诺公开构建,并在每一步都把社区拉入进来。
对我们 Meme Insider 来说,这一点很有共鸣。迷因代币不只是关于拉升和割韭菜;它们关于共享的故事和集体的氛围。如果 $BASE 能实现这种一致性,它可能成为终极的迷因助推器——把普通用户变成铁粉,把开发者变成迷因大佬。继续关注;Base 生态系统即将进入新阶段。
你怎么看——$BASE 能否捕捉到那种 Solana 式的魔力,还是该轮到下一个大 L2 抢风头了?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你已经深陷 Base 迷因世界,别忘了查看我们的知识库,获取最新的代币趋势和技术拆解。
继续造梗,
Meme Insider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