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世界正因 Circle 和 Stripe 等大玩家推出新链而喧嚣,围绕企业参与区块链的利弊展开激烈讨论。在最近一期由行业内部人士 Haseeb Qureshi、Robert Leshner、Tarun Chitra 和 Tom Schmidt 主持的 The Chopping Block 播客中,他们对这些举动及其他事件进行了拆解。若你关注 meme 代币与加密中的狂热面,这一集揭示了这些变化如何可能影响山寨币动态以及常常推动 meme 币热潮的收益追逐策略。
先说重磅公告:Circle(USDC 背后的公司)推出了 Arc,一条以 proof-of-authority 为设计的链,强调速度与隐私。它宣称能达到 3,000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拥有亚秒级终结性,并以 USDC 作为 gas token。Arc 包含 confidential transfers——类似隐藏交易金额但不隐藏地址——甚至支持像 USYC 这样的 yield-bearing 资产。播客中团队指出 Arc 面向机构用例,例如 atomic FX settlements,但也质疑为何 Circle 不直接在现有的 Layer 2 解决方案上构建。
与此同时,Stripe 也带着 Tempo 登场,这是与 Paradigm 合作打造的 L1 链。关于 Tempo 的细节较少,但显然 Stripe 正利用其金融科技优势打造针对支付的区块链。发布时间点也引发怀疑——在 Circle 公布前泄露,激起了改变叙事节奏的各种猜想。Crypto Twitter 上的批评声四起,称这些为“corpo chains”,会碎片化生态,而不是在像 Ethereum L2s 这样的既有技术上建设。
主持人们深入剖析了为何这些新链会让人不满。加密社区中有一种自由至上的氛围,赞赏 permissionless 的创新,但许多人认为这些链具有抽取性,捕获价值却不通过空投或社区奖励回馈。Haseeb 指出了讽刺之处:加密的超资本主义根基应该为公司试验鼓掌,但社区内部的“社会主义”潜流却要求共享收益。对 meme 币爱好者而言,这呼应了那些由炒作推动价值的狂潮:若没有社区激励,这些链可能难以吸引推动 meme 病毒传播的那种能量。
话题转向一个疯狂的密码朋克故事:Qubic 对 Monero 发动的 51% attack。Qubic 是个以 AI 为中心的项目,训练一个名为 AI Garth 的模型(是的,就像 Garth Brooks),他们把 GPU 验证节点改用来挖 Monero——一款对 GPU 友好的隐私币。他们用 Qubic 代币补贴矿工,累计超过 51% 的 hash power,随后发起了一个 selfish mining 攻击,作为“概念验证”。Monero 价格下跌了 15–20%,但 Qubic 停手并道歉,因为这也损害了他们自己从挖矿中获得的利润。
这出闹剧凸显了 proof-of-work 网络的脆弱性,尤其是对较小的网络而言。与 Bitcoin 最终趋近零发行不同,Monero 的 tail emission(持续通胀)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安全性,否则类似攻击更易发生。对于常常部署在高波动链上的 meme 币来说,这提醒我们外部激励(像 Qubic 的吸血式攻击)如何扰乱生态,类似 DeFi 中的流动性挖矿战争会把代币推高再抛售。
接着讨论到 Digital Asset Treasuries(DATs),即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像 Bitcoin 这样的加密资产以求收益。MicroStrategy 率先示范,但现在 DAT 热潮正升温,围绕其可持续性产生争论。主持人们提到最近的一场辩论:DATs 对散户来说是利大于弊吗?它们能带来杠杆敞口与收益耕作,但如果在熊市中 multiples to net asset value(mNAV)收缩,风险就会暴露。mNAV 缩减意味着热潮降温,但小组预测仍会有更多的起伏。
结合更广泛的趋势,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允许在 401(k)s 中纳入加密资产,可能会把大量资本注入市场,进一步推高 DATs。想象一下婴儿潮一代开始配置山寨币——可能会触发类似 meme 的狂热。然而,团队也警告要警惕与过去泡沫的相似之处,比如 GPU 债务危机中那些过度杠杆化的 AI 投资崩塌的情形。
总体来看,这一集勾勒出加密格局演变的生动图景。对关注 meme 代币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说,关键在于观察企业链与收益追逐如何与山寨币波动性交织。如 Tarun 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才处在这个周期的“第五局”——还有很多炒作空间,但也要防范随之而来的回撤。
请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了解这些趋势如何影响 meme 代币生态。完整播客请在 YouTube 或 Spotify 收听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