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潮流像病毒式表情包一样来去匆匆,Zcash (ZEC) 最近却吸引了不少关注。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波热度是自发的。一条由“付费粉”指控引发的 Twitter 讨论,让资深交易员 Cobie 开始讲述他与 ZEC 长期纠缠的经历。如果你是加密新手或刚跟上这场戏码,我们来一步步拆解。
事情起因是一名用户表达失望,称 Cobie 是“paid zcash shill(收钱宣传 Zcash)”。于是双方展开了拉扯,Cobie 为自己的热情辩护,指出他对 ZEC 的看涨立场已有近十年。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引用了 2017 年的一条老推特:"If zcash goes to 0.3 i'll buy everybody an ice cream." 这就是典型的加密幽默——当时 ZEC 的价格远高于那个数字,想到它跌到那么低显得荒谬。快进到今天,ZEC 最近的上涨让像 Cobie 这样的老兵感到冤得雪冤。
Cobie 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解释了新手常常缺失的背景:“我想新人们可能不知道我们这些老玩家被十年的 ZEC 看涨折磨得多惨。所以当我们高兴它终于有表现的时候,他们就觉得我们是在收钱吧。” 简而言之,Zcash 是一种以隐私为中心的加密货币,使用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一种在不透露细节的情况下验证交易的技术)来实现匿名转账。它于 2016 年推出,曾被寄予厚望,但多年表现平平,导致早期信徒遭受严重损失。
他甚至分享了 ZEC 早期的一个惨痛细节:“我们这一批人在 ZEC 甚至还没上线之前就被骗了,因为我们买了‘挖矿合约’想要提前获得敞口,结果那个人只是把钱偷走了(显然)。” 挖矿合约本质上是预挖时期的交易,人们付钱换取早期挖矿权,但很多最终证明是骗局。这让人联想到臭名昭著的案例,比如承诺提供 ASIC 挖矿机但交付甚少、把投资者晾在一边的 Butterfly Labs。Cobie 还附上了更多相关内容,突显加密领域在它的“西部荒野”时代充斥着此类陷阱。
这条讨论吸引了其他加密老将(OG,指长期参与者)的回应,他们也回忆起类似遭遇。一位用户回忆曾在与 Litecoin 相关的计划中被骗,另一位指出 ZEC 的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 PoW)模型意味着分配更公平,没有内部分配——不像一些现代代币那样。PoW 是一种共识机制,矿工通过解题来验证交易,与合并后使用的以太坊等采用的 proof-of-stake (PoS) 不同。
讨论中也不乏梗图,比如这张调侃被指收钱的 meme:
这是对长期持有者在币价上涨时突然被视为“推手”的轻松嘲讽。另一条回复提到代际差距:“买 ZEC 的人比骂它的人玩这个圈子久三倍。” 这强调了老玩家与新手之间的分歧——新手可能会把真诚的兴奋误认为是付费炒作。
这对迷因代币爱好者为什么重要?Zcash 并不是像 Dogecoin 或 PEPE 那样的典型迷因币,但它的过山车式历程具有迷因般的特质:源源不断的炒作、惨烈的抛售,以及如今可能的反弹故事。随着区块链隐私成为热门话题(想想监管和数据保护),ZEC 的技术或许会激发以匿名为主题的迷因项目。此外,这场“收钱”争议就是纯粹的加密剧场,它提醒我们每次代币拉升背后,往往都有一段痛苦与执着的历史。
如果你打算深入研究 ZEC 或类似的隐私币,记得要自行研究(DYOR)。查看更多见 Cobie 在 X 上的完整推文线(thread):https://x.com/cobie/status/1989934192734740538,了解更多见解。在这个梗图可能变成数百万的领域里,像这样的故事显示出耐心——以及厚脸皮——往往能带来巨大回报。
回复里另一个有趣的附带话题是有人提到假想的 $MOG ETF,把迷因文化与传统金融结合起来:
虽然 Zcash 的这轮上涨不一定由迷因推动,但它带有那种被看好的弱势者气质,正是迷因圈子所钟爱的。敬请关注——加密世界总是充满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