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Coinbase 应用将用户引向诈骗代币:来自最近帖子的洞察

Coinbase 应用将用户引向诈骗代币:来自最近帖子的洞察

在加密货币这个节奏极快的世界里,meme 代币可能在数小时内暴涨或暴跌,像 Coinbase 这样的主流平台的用户体验能成就或毁掉交易者的路径。X 上 @basedkarbon 的一条最近帖子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Coinbase 应用无意中把朋友导向了一个潜在的诈骗代币,这对平台安全和客服提出了警示。

故事始于 XPL 的发布——这枚代币在加密圈内颇受关注,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稳定币巨头 Tether 的一种侧翼押注。@basedkarbon 在和他最好的朋友聊为什么 XPL 可能值得一试。那位朋友是 Coinbase 的新手用户,在应用里搜索 XPL。结果并没有找到真实代币,应用把他重定向到了看起来像是 Coinbase Wallet 内集成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在那里,首先出现的选项是一个假冒、流动性极低的 XPL 版本——这是典型的 rug pull 布局,开发者把价格拉高后携款潜逃,留下一堆毫无价值的代币给投资者。

在 meme 代币生态里,rug pulls 并不罕见,许多在 Solana 的 Pump.fun 或 Ethereum 上的炒作项目能迅速吸金,但往往以失败收场。这次事件中,那位朋友注意到购买流程不熟悉且价格不同,说明情况不对。幸好,@basedkarbon 建议他改去 Kraken,一家更直观的交易所,他在那里以大约 $0.60 的价位下了对真实 XPL 的买单。

此事凸显了 Coinbase 在用户界面(UI)和用户体验(UX)上的更广泛问题。对于有经验的交易者来说,识别骗局可能是第二天性——会去 CoinGecko 查挂牌、核对合约地址,或使用信誉较高的聚合器。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应用里的 DEX 重定向既令人困惑又充满风险。@basedkarbon 指出,Coinbase 有责任在用户搜索非主站点挂牌的资产时,引导他们找到合法资产。现在这种所谓的无缝集成反而像是通往潜在损失的陷阱门。

讨论并没有止于对 UX 的批评,话题转而嘲讽 Coinbase 的客户支持,这类支持常被外包且被指责反应迟缓。在后续帖子中,@basedkarbon 讽刺性地想象 Coinbase 团队的反应:雇佣更多“可疑”的客服并通过泄露用户数据来“解决”问题。其他人的回复也表达了类似的挫败感,比如要应付多个毫无帮助、只会口头承诺却从不兑现的客服代表。还有用户挑战 Coinbase 的高管们(比如 Brian Armstrong 和 Jesse Pollak)去体验普通用户的客服流程。

对于 meme token 的爱好者来说,这件事是一个重要提醒。meme coin 倚靠社区热度和病毒式传播,但也充斥着像 rug pulls、honeypots(可以买但卖不掉)和 pump-and-dump 的风险。像 Coinbase 这种试图连接中心化与去中心化金融的平台,需要把安全功能放在优先位置——比如更好的诈骗检测算法或对未验证代币给出更明确的警告。

如果你要进场玩 meme token,务必反复确认:使用 DexScreener 做流动性检查、用 Revoke.cash 管理钱包授权,并在初次买入时优先选择已建立的交易所。像这样的故事说明了在区块链这片“西部荒野”里,教育和谨慎为何至关重要。

你怎么看——Coinbase 的应用以前有没有把你误导过?在下方评论分享你的经历,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 meme 代币趋势和技术更新的报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