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Coinbase vs. Binance:加密战争及其对无需许可金融的威胁

Coinbase vs. Binance:加密战争及其对无需许可金融的威胁

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创新与传统金融不断碰撞。加密评论员 MartyParty(@martypartymusic)的一条最近贴文在社区掀起了激烈讨论。该线程发表于 2025 年 9 月 21 日,深入挖掘了两大巨头 Coinbase 和 Binance 之间持续的对抗。MartyParty 直言不讳,指出他认为这些公司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根本缺陷。让我们一步步拆解,特别是考虑到这场戏剧如何在以快速交易和社区炒作为主的 meme 代币领域产生连锁反应。

MartyParty 开场引用了他早先的帖子,警告有公司在“grifting”加密热潮。这里的 grifting 指的是利用区块链话题的热度,把传统金融(tradfi)应用包装成所谓的加密创新来兜售。他认为银行和 tradfi 玩家正在反击无需许可的金融(permissionless finance)——这正是加密的核心理念:任何人都能参与,而无需像银行那样的把关者审批每一步。他们把旧系统裹上加密的包装纸以保住相关性,但并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

聚焦 Coinbase 和 Binance,MartyParty 追溯了他们“战争”的根源。Coinbase 建立在 Ethereum 之上,Ethereum 以智能合约闻名,但在高峰期常被批评为速度慢、费用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倾向于 Layer 2 解决方案——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处理主链之外交易的附加网络,以提高速度并降低成本,但 MartyParty 认为这些做法“非理性”,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妥协了 web3 的关键原则,比如完全去中心化与安全性。另一方面,Binance 将 Ethereum 分叉,创建了 Binance Chain(现为 BNB Chain 的一部分),并只在少量服务器上运行。这样规避了可扩展性难题,但代价是安全模型薄弱。Nakamoto Coefficient?那是衡量网络去中心化程度的指标——基本意思是你需要控制多少个节点才能劫持网络。Binance 的这一指标极低,意味着它更集中化、更脆弱。

在 MartyParty 看来,双方都无法可持续地处理超过 200 tps(每秒交易数),而且双方都在加固有问题的基础。与其朝着真正的无需许可系统创新,他们反而在其上构建各种应用,吸走用户流动性——也就是可用于交易的资金池。他们如何维持控制?通过不受监管的市场允许 wash trading(虚假成交量以操纵价格)、政治游说以及垄断法币到加密的通道,这些都赋予他们对代币价格的近乎神力的控制。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信任问题。加密的重大承诺是利用密码学和先进技术(比如摩尔定律,Moore's Law——计算能力大约每两年翻一番)来重建一个无需信任的全球性货币体系。但像 Coinbase 和 Binance 这样的企业?MartyParty 认为它们不值得信任,并将其与科技史上的丑闻相呼应——从微软的反垄断斗争到最近的 Oracle 与 OpenAI 的交易。他们所谓地在“靠炒作加密叙事来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推进无需许可的金融。中心化的寻租——通过控制入口来获利——才是他们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开放式创新。

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这种局面直接触及痛点。很多 meme 都在 Ethereum 或 BNB Chain 上启动,依赖这些交易所提供流动性和曝光。如果正如 MartyParty 所说,Coinbase 和 Binance 只是“给猪抹口红”(lipstick on the pig),那就意味着 meme 交易者可能被引导进集中化的陷阱。存在单点故障的桥接、第三方托管(escrow)安排或闭源代码?那就不是真正的加密。这会把用户暴露在诸如账户被冻结或价格被操纵的风险中——正如回复中有人吐槽 Coinbase 在 2022 年冻结了 50 万美元那样。

MartyParty 的反向建议很有价值:问问自己是想快速致富还是想把事儿做好。确实,这些“游戏化”的系统里有钱可赚,但它们并没有在发展加密本身——反而是在重蹈旧弊。业内人士知道这点,技术人员也明白,而现在你也该知道。真正的风险在于:这些企业之间的战争可能会用一层层谎言稀释加密的革命性锋芒。

“Permissionless 或者灭亡”——这是口号。随着 meme 代币继续在社区驱动、去中心化的氛围中蓬勃发展,关注这些斗争可以确保你不会被误导去支持错误的一方。查看原始线程了解完整内容,并在 meme 代币世界保持警惕——真正的去中心化可能成就或摧毁下一波大涨。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