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会议的喧嚣世界里,黑客、骗局和戏剧性事件屡见不鲜。但当 Bitte Protocol 的 CEO Nate Geier 在新加坡 Token2049 分享了一张医院自拍,声称他在回酒店路上被“袭击”时,区块链社区顿时议论纷纷。一则由 @StarPlatinumSOL 发布并走红的 X 贴文深挖此事后,显示这一事件可能比表面看到的更复杂——或者更简单。
Nate Geier 是谁?Bitte Protocol 又是什么?
Nate Geier 在加密圈并非新人。他常驻里斯本,从 2018 年起就在这条路上打拼。他创立了基于 NEAR 区块链的 NFT 市场 Mintbase。NEAR 是一个以用户友好的分片技术闻名的 layer-1 网络,能让交易更快更便宜。到了 2024 年,Geier 转向了 Bitte Protocol——一个让普通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与区块链对话、由 AI 代理驱动的创新系统。可以把它想象成 Siri 遇上 DeFi:你用普通语言发问,背后由智能合约去处理。
该项目自筹资 750 万美元,并在 Avalanche Summit 等大型活动上获得曝光,讽刺的是也出现在了 Token2049。项目本身没有明显的危险信号——没有 rug pull(即开发者在炒作后弃项)、没有与竞争对手的公开冲突,社区对其 AI 与区块链结合的方向总体持积极态度。
事件经过:一张医院自拍引发猜测
2025 年 10 月 3 日,Geier 发布了一张显示黑眼圈和裂唇的照片,并说他在新加坡的医院醒来,却对前一晚毫无记忆。他指称自己在晚上 11 点左右从活动回家途中遭到袭击,护照和一枚戒指被盗。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提到手机或加密钱包被拿走——这些在针对加密从业者的有目的性行窃中通常是首要目标。
这张照片迅速传播,收获超过 3,000 个赞并引发 1,300 多条回复。但正如 @StarPlatinumSOL 在帖文中指出的那样,伤势看起来更像一次严重跌倒而非残暴的行凶。毕竟新加坡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监控摄像头普遍覆盖且犯罪率低。
链上侦查:没有明显的加密作案动机
查看 Geier 的链上历史(即区块链交易的公开账本)并未发现任何表明“成为攻击目标”的线索。Bitte Protocol 没有诈骗记录、没有监管纠纷,也没有公开的争执。社区情绪大多正面,集中在其简化区块链交互的 AI 工具上。
Token2049 本身,参会人数超过 25,000 人,周边确实有传言。吉灵(Geylang)发生过一起确认的砍刀事件(与加密无关)、有人冒充 Merkle 举办活动进行网络钓鱼以窃取钱包,以及一些小偷小摸的耳语。2025 年全球针对加密人士的实体攻击激增了 169%,发生地包括巴黎和纽约等攻击者试图钓取私钥的城市。但护照并非常见的目标。再加上新加坡的高安全声誉,使得有预谋的针对性袭击变得不太可能。
社区反应:怀疑与支持并存
相关帖文下热闹非凡。一些用户例如 @Incenzee 拿这件事开玩笑,说“你偏偏选在这种地方行凶,真是挑得够差的”。另一些人如 @saulrugman 推测 Geier 可能“醉倒并摔倒了”。@Oxlolz 也支持跌倒说,提到新加坡的摄像头覆盖率。
另一方面,帖文中提到的 Alessandro Palombo 为袭击作证,称这是在 Geier 回家路上发生的。但总体共识偏向怀疑:该地区没有其他类似报道,而且在如此安全的地点,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怪。
给出行参加加密活动者的教训
无论这是在会议混乱中发生的随机盗窃、记忆混淆的意外,还是为吸引关注的刻意操作,这件事都提醒了我们参加区块链活动时的安全要点:
- 坚持结伴而行:深夜独自回走并不理想,即便在安全城市也要避免。
- 保护你的资产:使用硬件钱包,不要炫耀加密资产。
- 求证信息:在加密圈里谣言满天飞——总是用链上数据和多个来源交叉验证。
- 关注活动风险:像 Token2049 这样的大型聚会会吸引机会主义者;对网络钓鱼和实体风险保持警惕。
正如 meme token 爱好者所知,区块链领域靠炒作和猜测生存,但现实世界的安全不容忽视。如果你要去下一个大型会议,记得让自己的警觉性比私钥更高一些。
想看完整的讨论串与后续,戳这里:https://x.com/StarPlatinumSOL/status/1974420934434988362。你怎么看——事实、虚构,还是跌倒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