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交易目前正充满创新,尤其是在交易如何在幕后真实发生的细节上——专家称之为“微观结构”。如果你关注 meme 代币,理解这些变化可以在波动市场中给你实实在在的优势。最近 @0xtuba 在 X 上的一个线程把这些内容简单分解,强调了不同平台上的实验。
先从基础说起。传统的 Centralized Exchanges (CEXs),像 Binance 或 Coinbase,使用的是 First-In-First-Out (FIFO) Central Limit Order Book (CLOB)。这只是另一种说法:订单按收到的顺序处理,配套的费用结构也很标准:takers(立即成交的买家或卖家)支付费用,而 makers(通过挂限价单提供流动性的人)通常会得到返佣。这种模式直观明了,多年来一直是加密交易的主流动力。
然后是 Hyperliquid,它通过“cancel prioritization(取消优先)”来搅局。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取消订单,取消操作在队列中会被优先处理,帮助交易者在快速移动的市场中迅速调整。不过他们仍然沿用常规的费用结构,在速度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在剧烈价格波动时更好地处理订单,而不会被过时的挂单卡住。
Lighter 则走得更大胆。它同样使用 FIFO CLOB,但对普通账户实施零费用,同时引入了一个延迟速度障碍——一个轻微的延时以拉平竞争。高频交易者(HFTs)则需要支付费用,他们的 taker 订单也会遇到相同的速度障碍。其想法是?让普通用户更容易交易,同时仍吸引提供流动性的 market makers (MMs)。
正如 @0xtuba 指出的,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激励真实流动(来自像你我这样的真实交易者)与让 market makers 满意之间的完美平衡。在 meme 代币的世界里,炒作可能在一夜之间带来巨大成交量,这种平衡可能决定哪个平台会成为发布和交易下一枚爆款币的首选。
该线程也触及了为什么加密领域进展如此之快:在传统金融(TradFi)中建立一个新交易所充斥着监管和成本的噩梦,创新因而步履蹒跚。而在加密领域,我们正在看到可能重塑交易规则的快速实验。
回复中也有更多观点。一位用户提到 Aster 的隐藏限价单,像是一个用户体验粗糙的暗池——对隐私友好但不太人性化。另有人预测不会出现单一赢家,因为不同的结构适合不同的交易者,正如 TradFi 中的情况。还有讨论认为 Lighter 感觉像是伪装成 prop desk(自营交易台),暗示可能存在偏向。
对 meme 代币交易者来说,这些发展意味着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进出仓方式。像 Hyperliquid 和 Lighter 这样的 平台可能降低那些常常偏向大玩家的门槛,让散户在 meme 经济中也能茁壮成长。密切关注这些动向——把握这种混合模式的平台,可能会成为下一波区块链 meme 的聚集地。
如果你在构建关于 meme 代币的知识库,像 @0xtuba 这样的见解提醒我们:底层的技术和结构同样重要,甚至不亚于那些病毒式的故事。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了解更多区块链创新如何塑造有趣且有利可图的交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