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趋势比 meme 币的拉盘还要快。最近一条来自 @OnchainLens 的贴文把大家都搅动起来。帖子将 Hyperliquid 与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领域崛起的 Aster 相比较,而全球最大中心化交易所的创始人 CZ Binance 看似给了 Aster 一记认可。下面我们来拆解事件,解释术语,看看为什么这事对 meme 代币爱好者和链上交易者都可能很重要。
引发讨论的那条贴
话题从 这条 X 线程 开始,作者是专注于简化链上数据的 @OnchainLens。语气有点俏皮,他们点名“Hyperliquid maxis”(指 Hyperliquid 的铁粉,Hyperliquid 是个流行的 perpetual futures DEX),嘲讽他们还在拼命做 points farming——也就是通过平台活动赚取奖励,希望将来能拿到空投。作者觉得这很可爱,但已经过时了。
与此同时,CZ Binance 被描绘成那种“侧目而视,好像在说:‘嗯……就是它’”。背景是,CZ 在 2023 年因法律问题卸任前把 Binance 打造成了巨头。他的影响力仍能左右市场,而他与 Aster 的顾问关系更刺激了大量猜测。该线程认为 Aster 以更优的技术、更深的流动性、惊人的 volume-to-open-interest(成交量与未平仓合约比率)比率——意味着交易活跃但没有大量悬而未决的头寸——以及整体热度占据上风。Hyperliquid?帖子说他们还沉迷于空投梦想。
@OnchainLens 的后续回复里放了一个链接(指向线程中的额外媒体)和另一个动图,似乎是在钓鱼挑衅批评者。
并非人人买账。回复里有人指责 @OnchainLens 抄袭 @mlmabc(另一位加密分析师)的内容,并质疑 Aster 的技术论断缺乏证据。还有人建议因此取消关注。@OnchainLens 回以另一个动图,语气既轻松又带防御性。
Aster 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不熟悉,Aster 是建立在 BNB Chain(币安的区块链生态)上的永续合约 DEX。永续合约(perpetual futures,简称 perps)是一类没有到期日的合约——可以让你做多或做空资产并使用杠杆交易,而不需要实际持有代币。Aster 的特点非常激进,比如最高可达 1,001x 的杠杆——基本上是放大版的投机(请谨慎使用)。它的原生代币 $ASTER 最近暴涨超过 2,000%,尽管关联实际平台功能,但仍被拿来与 meme 币的拉盘相类比。
关于 CZ 的参与?他在一次 X Space 中澄清自己只是顾问,Binance 并没有官方角色。但他的点名仍导致鲸鱼向 Binance 钱包存入资金,引发上币传闻。正如 CoinGape 报道,这可能意味着 $ASTER 很快就会登上主流交易所。
热度与现实:meme 代币的视角
在 Meme Insider,我们喜欢观察 meme 文化与真实技术如何交汇。$ASTER 的上涨带着明显的 meme 气息——由 FOMO(错失恐惧)、名人点名和社区话题驱动,而不仅仅是基本面。它常被拿来与 BNB Chain 上与 CZ 有关联的 meme 币(如 GIGGLE 和 FOUR)并列,这些代币曾推动 BNB 创下新高,BeInCrypto 有相关报道。
但情况并非全无隐忧。顶级分析网站 DefiLlama 最近因洗号交易(wash trading)疑虑,将 Aster 的 perp 数据移除——即有人通过虚假交易放大成交量。该消息导致代币下跌了约 10%,如 The Block 所述。Cointelegraph 也指出,Aster 的交易量几乎与 Binance 的数据高度相似,这令人疑窦丛生。
这对区块链从业者意味着什么
无论你是在交易 meme 币还是在做链上开发,Aster 的案例突显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炒作如何交织。Hyperliquid 在其独立的 layer-1 链上更强调去中心化的 points farming,而 Aster 借助 BNB 的整合提供了更低的手续费和与 Binance 生态的连接。线程里提到的 volume-to-OI 比率在理论上暗示了更有效率的市场——操纵风险相对较低(越少悬而未决的大额头寸越好)。
对 meme 代币猎手来说,留意 $ASTER 是否会被主流交易所上线或发放空投。CZ 的那抹“侧目”或许是个信号,但务必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正如该线程的调侃,假装还在 2023 年可能让你睡得着,但加密游乐场正快速演变。
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热度驱动代币和区块链新闻的报道。你怎么看——Aster 更胜 Hyperliquid,还是又一阵噪音?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