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的加密世界里,meme 代币依靠快速交易和病毒式热度生存,底层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往往超出直观想象。Unchained 播客(@Unchained_pod)的一条推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强调了关于稳定币链的一个及时辩题。对于不熟悉这个术语的读者,稳定币是与美元等稳定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为波动性代币与现实世界价值之间提供稳定的桥梁。它们对于在不遭遇剧烈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交易 meme 币至关重要。
该推文回顾了一期节目,节目中 Cyber Capital 的 Justin Bons 与 Codex 的 Haonan Li 就一个关键问题针锋相对:稳定币链应当构建在以太坊的 Layer 2 (L2) 解决方案上,还是选择自己的替代 Layer 1 (L1) 区块链?如果你还在疑惑,L1 指的是以太坊或 Solana 这样的基础链,而 L2 则是建立在 L1 之上、用以更便宜、更快处理更多交易的扩容方案。
一个突出点是为什么 Stripe 的 Tempo——一个以支付为导向的稳定币项目——会选择替代 L1 而非以太坊生态。Tempo 起初是一个 permissioned 系统(意即由特定实体控制,而非完全开放),这一选择引发了关于可扩展性、控制权以及与更广泛加密网络整合的诸多问题。在 meme 代币领域,像 Dogecoin 或较新的基于 Solana 的 meme 项目都依赖快速且低成本的交易,这类决策可能影响下一波大幅上涨会在哪里发生。
辩手们深入讨论了去中心化这一加密核心原则,即网络不应被单一方控制。他们将 permissioned L1(如 Tempo 的架构)与当下的 L2 进行比较,询问哪一种才是真正提供更多去中心化的方案。许可链看似受限,但支持者认为它们能提供更好的中立性——公平且无偏见的规则——作为稳定币 rails(通道)。这些 rails 是高效移动稳定币的路径,而中立性确保没有人占有不公平的优势,这对 meme 代币的流动性池至关重要,公平的访问权往往能决定一笔交易的成败。
另一个问题是碎片化:随着更多链的出现,加密世界有分裂成孤岛的风险,导致资产在各链之间流动变得更困难。对 meme 爱好者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在以太坊代币与在 Solana 或其他 L1 上的代币之间切换时面临更高的桥接费用或更长的延迟。节目还触及了一些未来主义想法,比如协议原生稳定币(protocol-native stables,即内嵌于链设计的稳定币)以及用美元支付 gas 费,这类设计可能会简化非加密用户进入 meme 币热潮的上手流程。
这场讨论并非纯粹学术性的——对于构建或交易 meme 代币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说,它具有直接相关性。如果稳定币链更倾向于替代 L1,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为支付优化的专用网络,从而以更快的结算和更低的成本推动 meme 生态的发展。反之,坚持以太坊 L2 可能有助于统一生态、减少碎片化,但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牺牲创新。
想了解完整内容,请查看 Unchained Crypto 的这一期节目(https://unchainedcrypto.com/debate-should-stablecoin-chains-have-an-ethereum-l2-or-their-own-l1/)。对任何认真想了解基础设施选择如何塑造 meme 代币格局的人来说,这一集值得一听。你觉得哪边会胜出——L1 还是 L2?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