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争论:稳定币链应该选择以太坊的 L2 还是自建 L1?

争论:稳定币链应该选择以太坊的 L2 还是自建 L1?

如果你错过了,Unchained 播客刚刚放出了一期必听的节目,正在在加密社区掀起热议。在一条来自 @Unchained_pod 的推文里,他们突出了 Cyber Capital 创始人兼 CIO Justin Bons 与 Codex 联合创始人兼 CEO Haonan Li 之间的辩论。核心问题是:稳定币链——那些专注于数字美元(像 USDT 或 USDC)的区块链——应该以以太坊为依托作为 Layer 2(L2),还是各自独立推出自己的 Layer 1(L1)区块链?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来拆解一下,看看这件事为什么重要,尤其是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

先说为什么会有争议。稳定币是锚定美元等稳定资产的加密货币,适合在不承受比特币或以太坊那样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交易。但它们存在于哪个区块链上,会影响速度、安全性等方方面面。这场辩论的导火索是 Stripe 的 Tempo —— 一个以支付为主的新链——决定作为替代的 L1 而不是成为以太坊的 L2。这一选择在 X(前 Twitter)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播客中对利弊做了深入探讨。

Justin Bons 倾向于支持替代性的 L1。他强调真正去中心化的重要性——也就是不存在单一实体控制网络,这是区块链的核心理念。Bons 指出,目前许多以太坊上的 L2 并不像它们声称的那般去中心化。例如,它们常常依赖集中式的 sequencers(可把它们想象成交通指挥员来管理交易),这些可能成为失效点或控制点。他质疑像 Tempo 初期那样的许可型 L1 是否真的比当下的 L2 更不去中心化。Bons 也担心碎片化问题——过多独立链会分散流动性、让生态更难以维护——但他认为替代 L1 可以为支付场景实现更好的可扩展性和中立性。

另一方面,Haonan Li 为在以太坊上做 L2 提出了有力论点。他的项目 Codex 是以太坊上的一个以稳定币为中心的 L2,他解释了理由:大多数稳定币已经部署在以太坊上,这赋予了以太坊巨大的信誉和网络效应。Li 信任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可扩展路线图,包括渐进式去中心化(L2 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不同阶段变得更无需信任)。他认为 L2 可以通过诸如退出权(如果出现问题用户可以撤离)以及来自以太坊主层的共享安全等特性,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对 Li 来说,留在以太坊能避免进一步碎片化生态,同时利用其中立性——即不偏向任何特定用例。

他们的对话涉及到一些有意思的技术点,但并不过度堆砌行话。比如,他们讨论了 finality(定稿性):一笔交易多快无法被撤销。在支付场景下,你不希望为了在现实世界用加密货币买杯咖啡而等待好几分钟确认。Bons 强调替代 L1 能提供更快的定稿性,这对像 central limit order books(CLOBs——基本上是高级订单匹配系统)这样的竞价交易平台至关重要。Li 则反驳说,对于稳定币用户来说,定稿性是“次要问题”——整体用户体验,比如低手续费和可靠性,才更重要。

他们也正面讨论了碎片化问题。随着越来越多链的出现,链上的美元可能会被分散,效率降低。Li 认为像 Codex 这样的项目可以在不破坏以太坊统一性的前提下实现整合,而 Bons 警告专用链可能会通过抽走活动而削弱像以太坊这样的通用链。另外,还有关于协议原生稳定币的讨论——由区块链协议本身直接发行的稳定币(比如 Hyperliquid 或 Mega ETH 上的那类),这可能会把价值重新绑回链上,从而扰动现有格局。

那为什么 meme 代币粉丝应该关心?像 Dogecoin 或在 Solana(一个替代 L1)或 Base(一个以太坊 L2)上新出现的涨幅代币,严重依赖稳定币作为流动性池和交易对。如果稳定币链选择走 L2 路线,你可能会看到更低的费用和与以太坊 DeFi 生态的更好整合,从而更容易在不跨链桥资产的情况下换入 meme。但如果替代 L1 占了上风,我们可能会迎来适合病毒式 meme 交易狂潮的超快速度,尽管这会带来更多碎片化和潜在的安全折衷。不管哪种结果,这场辩论都凸显了链层选择如何直接影响 meme 的“狂野世界”——在这里每一秒和每一分都很关键。

如果你想听完整内容,去看看这期 Unchained 播客 或在 YouTube 上观看。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展示了加密世界如何演进,像这样的辩论能帮助我们提升理解。你站哪一边——L2 忠实派还是 L1 拓荒者?在评论里分享你的看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