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揭穿 Lighter 的 TPS 声称:这个以太坊 L2 真能甩开 Solana 吗?

揭穿 Lighter 的 TPS 声称:这个以太坊 L2 真能甩开 Solana 吗?

在快速变化的区块链世界里,速度常被等同于成功。一个名为 Lighter 的新玩家靠其惊人的每秒交易数(TPS)吸引了大量目光。但并非所有人都买账。来自 Solana Mobile 的知名人物 Chase Ebner 在 X 上发起的一条讨论,激起了关于 Lighter 的指标是真实存在还是巧妙做账的争论。

Lighter 是一个作为以太坊 Layer 2 上的 ZK rollup 构建的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专门用于交易永续合约的平台——允许你在没有到期日的情况下对资产价格下注,并以无需信任且高效的方式运行。它被设计为处理高频交易,最近的报告显示其 TPS 超过 4,000,远超像 Base Chain 这种 100–200 TPS 的既有网络。这一激增也推动了以太坊整体 rollup TPS 达到创纪录的 24,000,正如近期加密新闻所强调的 Ethereum Breaks 24K TPS Barrier

Chase 的最初帖子完美抓住了怀疑态度:“这他妈的 Lighter 是啥?只是个假 L2 吗?它字面上从无到有,TPS 比所有成熟的 L2 加起来还多。看看那些数字,笑死我了。” 附带的一张图表显示 Lighter 的 TPS 高得压过竞品。

比较 Lighter 与其他区块链网络的 TPS 的图表

在得到一些澄清后,他补充称,用户 @Rahul__Ghangas 指出 Lighter 会把每一条单独的指令都计为一次交易。Chase 认为,这种做法夸大了 TPS 数字,使得与 Solana 或其他 L2 的直接比较并不公平。作为对比,Solana 是一个以高吞吐量著称的 Layer 1 区块链,常用于处理迷因代币发行和 DeFi 活动,能够在不采用这种细粒度计数方法的情况下处理数千 TPS。

这不仅仅是吹毛求疵——TPS 是衡量区块链性能的关键指标,尤其在 DeFi 和迷因代币生态中,低延迟可能决定交易成败。如果 Lighter 的数字被人为拉高,可能会误导寻求真正可扩展平台的开发者和交易者。另一方面,Lighter 团队强调其面向应用的设计,通过使用状态差异(state diffs)和 ZK proofs 来减轻数据量,从而优化交易——每天只发布大约 100MB 的数据,同时保持安全性Rollups Daily TPS Surges

该讨论帖迅速引来回复,有用户质疑为什么它被标为 L2,也有人赞赏这一洞见。这反映了加密领域更广泛的讨论:随着像 Lighter 这样的项目不断突破边界,指标透明度变得至关重要。对迷因代币爱好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像 Lighter 这样的永续合约交易所(perp DEX)有可能成为对高波动资产进行杠杆交易的首选平台,但前提是其底层技术经得起审视。

无论 Lighter 是在革新以太坊扩容,还是在玩弄数据,这都提醒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审视这些数字。关注像 L2BEAT 这样的来源以获取客观分解,并在这个充满创新与噪音的区块链世界里始终交叉核验各种说法。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