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世界对阴谋论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大笔资金介入时。最近,有人低声议论 MetaDAO 的 Solomon ICO 可能被操纵,目的是在受欢迎的预测市场平台 Polymarket 上赚取数百万美元。但 Ellipsis Labs 联合创始人 Jarry Xiao 表示,这些说法完全错误。在他在 X 上的详细线程中,Xiao 逐条解析了为何情况并不构成操纵。
了解 Solomon ICO 与 Polymarket 的投注
首先,把基本情况弄清楚。MetaDAO 是一个专注于去中心化决策的项目,他们的 Solomon ICO(首次代币发行)是为 SOLO 代币而设,该代币被描述为“可组合且始终产生收益的美元”。ICO 本质上是一个筹资活动,投资者承诺资金以购买新代币。在这个案例中,ICO 筹集了约1亿美元,但只有约800万美元是分配给代币本身,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
另一方面,Polymarket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测市场,用户用加密货币对现实世界的结果进行押注。这里人们押注的是将有多少资金承诺用于 Solomon 的公开售卖。最终猜对高额募集数额的头名赢得了约57万美元的奖金。
如上方排行榜所示,KimbalDavies 以超过 $567,000 的利润领先,其他人也获得了可观收益。但这能说明存在操纵吗?
为何操纵理论站不住脚
Xiao 提出几个关键事实,驳斥了 Sybil 攻击(创建多个假账户来操纵系统)的说法。投资窗口关闭前数小时,池中资金不到 $20 million,而 ICO 最终达到约 $100 million,这令许多人感到惊讶。
要在 Polymarket 上赢得 $570k,一名交易者需要向 ICO 存入约 $80 million。但其中只有约 $6.4 million 会用于购买 SOLO 代币。如果这是通过 Sybil 操作实现的,就需要至少 40 个钱包,每个钱包都把 $2 million 的存款打满。Xiao 指出,根本没有那么多满足条件的钱包参与其中。
承诺界面显示,募集总额超出预期,达到了最低目标的 514%。
此外,最大的押注实际上是针对募集金额的多个 over/under 阈值,如下图这位交易者的活动所示:
真正的罪魁祸首:衍生品的流动性错配?
Xiao 认为,与其说是恶意操纵,不如说是底层资产(流动性不足的 ICO)与其衍生品(Polymarket 押注)之间的流动性错配造成了这些反常行为。这种现象并非预测市场独有;在 Mango、GMX 和 Hyperliquid 等平台上的 perpetual futures(永续合约)中也能看到类似情况。
例如,对超过 $20 million 承诺的概率在落定之前曾剧烈波动,最终却处于较高位置:
这些动态可以在没有任何操纵的情况下产生“可疑”结果。Xiao 将此案例称为“极其乏味”,并认为与成熟市场中未来可能出现的案例相比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社区反应与更广泛的影响
对该线程的回复反应不一,从支持性分析到怀疑的揶揄皆有。一位用户指出,过去 MetaDAO 的 ICO 经常低估大型募集,比如 Umbra 的 $155 million。还有人把这归因于区块链透明但匿名的特性,大额获利往往会引发“内幕交易”之类的指责。
对于 meme token 爱好者和区块链从业者而言,这一事件凸显了筹资活动与预测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虽然 MetaDAO 并不严格属于 meme 项目,但 ICO 周围的炒作有时会与 meme coin 的狂潮相似。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在波动的加密环境中更好地应对风险与机会。
归根结底,正如一位回复者所言,“让市场自行运作”。操纵的指控需要确凿证据,而在此案中,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理论。继续关注 Polymarket,那里是观察集体预期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