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破解稳定币谬论:Omid Malekan回应斯坦福教授Amit Seru

破解稳定币谬论:Omid Malekan回应斯坦福教授Amit Seru

大家好,区块链爱好者们!如果你一直在关注区块链领域的最新辩论,肯定听说过围绕稳定币的激烈讨论。最近,著名加密社区声音Omid Malekan在X上回应了斯坦福教授Amit Seru发表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专栏文章。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场引人入胜的辩论,解析其对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未来的意义。

争论的起因是什么?

争议始于Seru的文章,他认为稳定币——与美元等稳定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并没有达到外界的期待。他指出,它们不过是传统银行问题的翻版,披着创新的外衣。具体来说,他批评了旨在监管稳定币的《Genius Act》法案,声称稳定币作为“窄银行”(持有100%储备且不放贷的银行)无法创造信贷,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Malekan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Seru的观点是一种因偏见或对加密独特机制理解不足而导致的误判。接下来,我们一步步拆解Malekan的反驳。

窄银行与信贷创造:误解?

Seru的核心观点之一是,《Genius Act》规定的窄银行型稳定币发行者不会创造信贷,因为它们不放贷。Malekan称之为“旧谣言重炒”,并试图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他以Circle为例,这家主要的稳定币发行商每月公布储备证明,这些储备包括国债(对美国政府的贷款)、回购协议(对金融机构的有担保贷款)和银行存款(对银行的贷款)。

关键在于:Malekan认为这些资产​​确实​​创造了信贷。美国政府利用借款资金支持各类项目,企业为回购协议支付利息,银行则将存款贷出。这就挑战了窄银行让资金“闲置”的观点。正如他所说,“如果这还不是信贷,我不知道什么才是。”

从宏观角度来看,美国银行仅占约20%的信贷创造,剩余部分来自货币市场基金、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其他中介机构。因此,认为只有传统的部分准备金银行推动经济是不准确的。

安全与脆弱性:真相到底如何?

Seru还警告称,稳定币可能面临与传统银行相同的风险,比如挤兑(大规模提款)导致的救助事件。他举例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因短期存款融资长期投资而产生的期限错配引发危机。Malekan反驳说,窄银行因设计本身避免了这种风险。持有100%储备且不放贷,它们不易遭遇挤兑;即便稳定币发行失败,其清算对市场的冲击远小于杠杆银行。

此外,符合《Genius Act》要求的稳定币具备“破产隔离”特性,意味着其资产受保护,不受发行商其他债务影响。这是传统银行不一定具备的安全保障!

更广阔的视野:创新与抵抗

这场辩论反映了加密世界中的更大张力。Seru似乎向往“区块链的真正承诺”——一个无需中介的无信任系统,但他又批评稳定币依赖受监管实体。Malekan觉得其中颇具讽刺意味,反对加密的某一面常常会无意中支持加密的另一面,比如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愿景。

这场交锋凸显了一个核心主题:加密的创新迫使即便是聪明人也重新审视自己的假设。有的人像Seru那样抗拒变革,而另一些人则拥抱它,推动金融创新的边界。

这对Meme Token粉丝意味着什么?

你可能会问,“这和meme token有什么关系?”实际上,稳定币辩论间接影响整个加密生态,包括趣味且波动大的meme币世界。稳定币为交易和流动性提供了稳定基础,而meme token项目正依赖于此。理解这些动态,有助于区块链从业者更好地把握市场,发现机会。

比如,若通过《Genius Act》等法规,稳定币获得更多合法性,或将提升整个加密空间的信心,包括meme token这类细分领域。此外,围绕信贷和安全的技术讨论也可能激发新的meme token创意——想象一下“安全币”meme或对银行业的讽刺作品!

最后的话

Omid Malekan对Amit Seru的回应,不仅仅是驳斥,更是呼吁我们重新思考稳定币及其在金融中的角色。通过挑战过时的信贷创造观念,强调窄银行的安全性,他倡导一个在智能监管下蓬勃发展的区块链创新未来。

你怎么看?稳定币真的是金融的未来,还是像Seru那样的批评者抓住了什么要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访问Meme Insider探索更多加密洞见!

两只手握着蓝色和红色硬币的插图,象征稳定币与传统金融的辩论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