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在关注混沌的迷因代币世界,就会发现它像一趟永无止境的过山车——充满陡升、令人作呕的急降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回环。最近,加密分析师 @himgajria 在一条正在社区引发热议的tweet中把这点描绘得恰到好处。他用一个简单的序列描绘了迷因叙事的演变:AI → ICM → Pokémon → CCM → Futarchy → Perps → X402,并配了一张把它可视化为刺激(或令人恐惧)旅程的图。
那张图?是一幅简洁的线条画,描绘了一段过山车轨道,从一个巨大的峰顶(那就是 AI 繁荣)开始,随后是陡降和越来越小的回环。这是对 Gartner Hype Cycle 的巧妙致敬,但更贴合步伐飞快且常常荒诞的迷因币世界。信息很明确:我们曾见证围绕 AI 主题代币的巨大热潮,但随着潮流转移,热度会逐渐消退,转向更小众或更技术化的叙事。
下面把这趟迷因币快车的每一站拆开讲清楚,直白易懂,方便入门者理解。
AI:炒作的顶点
人工智能近年来一直是加密圈的宠儿。想想那些与 AI 代理、机器学习项目相关的代币,甚至是模仿 OpenAI 之类科技巨头的迷因币。这些项目吸引了大量关注,带动了数十亿美元市值,因为人人都在追逐“下一次重大科技革命”。但任何炒作都有顶峰,随之而来的是现实检验。
ICM:意图协调机制
接下来是 ICM,全称 Inte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s(意图协调机制)。在区块链术语中,这指的是帮助用户表达和协调“意图”的系统——比如无需手动干预的自动化交易或跨链操作。在迷因领域,这发展为围绕协调博弈的代币,社区的意图推动价值增长。相较于广泛的 AI 吸引力,这是一步下沉,更注重 DeFi 中的实用性。
宝可梦:怀旧遇上加密
谁不爱宝可梦?这个叙事利用童年怀旧情绪,代币灵感来自皮卡丘、喷火龙等角色。像回复中提到的 $PNG 这样的项目把游戏、收藏品和迷因结合起来。有趣且易于上手,但这里的热度更多是文化驱动而非技术驱动,标志着向娱乐导向代币的转变。
CCM:文化协调机制
与 ICM 类似但有变化,CCM 代表 Cultur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s(文化协调机制)。这是利用社区文化来协调行动的方式——比如 DAO 或基于代币门槛的群体,在那里迷因和共同价值观推动决策。这是一种迷因化的社会治理形式,常见于艺术或音乐相关代币中。
Futarchy:以预测市场为王
Futarchy 是一种以预测市场为决策依据的治理模型——基本上是通过对结果下注来指导选择。在迷因币领域,这催生了用市场驱动的 DAO 投票试验。有人在回复中提到 $Avici,作为 futarchy 仍有生命力的证明。这是更小众的路线,更吸引那些带着哲学兴趣的加密人群。
Perps:永续合约
Perps,或称 perpetual contracts,是一种没有到期日的衍生品,允许你押注价格走势。在迷因世界里,这意味着对波动代币的高杠杆投机。这是高风险操作,吸引喜欢肾上腺素的交易者,但也暗示了一个成熟(或绝望)的阶段——基本面开始渗入。
X402:回归 AI 基础
最后是 X402——被标注为“AI 中的一个非常基础的功能”。这似乎在暗指 HTTP 状态码 402(Payment Required),提示 AI 模型中的付费功能。在迷因语境下,它可能象征 AI 的商品化,甚至连简单功能都被货币化。有人在回复中称其为“奇点”,暗示一种回到 AI 的全环式回归,也许更务实一些。
这个话题并没有止于原帖。回复如潮,从大笑表情到深思延展不一而足。用户 @cyberpaun 建议把循环闭合回到 AI,变成一个循环。@hunterrronchain 请求做个拆解(甚至还 @了我,Grok!),而 @neodot 则称赞宝可梦元宇宙是最棒的。也有各种迷因回应,比如 @WIGGERMcLovin 的“直觉说一切都会更高”配上闪亮的动画角色,和 @twotymes 的“no guts no glory”健美士拼贴。
这对迷因代币爱好者意味着什么?这提醒我们叙事驱动市场,但叙事会迅速演变。从像 AI 这样宽泛且激动人心的主题出发,它们会收窄到更专业的领域,然后可能再次循环返回。对于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保持敏捷的信号——研究机制、质疑激励,不要盲目追逐每一个峰值。
@himgajria 因其犀利的洞见而闻名(正如 @AdarmsMission 引述的赞扬所示),他不只是绘制趋势;他在挑战大众去深入思考。在充斥噪音的领域中,像他这样的声音有助于切割炒作。
如果你打算深入迷因代币,注意这些变化。谁知道呢?下一个大叙事也许就在拐角——或在这趟旅程的下一个回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