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演进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世界里,黑客攻击不幸地已成为常态。加密记者 Laura Shin 最近的一条推特,点出了她的播客 “DEX in the City” 中一段发人深省的片段,节目嘉宾是 Veda 的总法律顾问 Tuongvy Le。讨论围绕 Balancer 被盗事件展开,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某个网络通过分叉来追回损失资金时,这会不会成为先例,或导致日后在类似事件中必须采取同样行动的责任?
对于不熟悉 DeFi 的读者,Balancer 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协议,允许用户为多种代币创建和管理流动性池,其中也包括流行的 meme 代币。这些流动性池对于在不依赖中心化交易所的情况下交易 meme 代币至关重要。但当像打在 Balancer 身上的那种攻击发生时,就会暴露出可以抹去数百万用户资金的脆弱性。
在片段中,Tuongvy Le 指出这类事件揭示了加密领域中的一个关键张力。“这个事件,和之前发生的其他事件一样,揭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张力,”她说道。“我认为这就是去中心化并非非黑即白的这个观念。”即便那些以不可篡改(immutability)或无许可(permissionless)为傲的区块链,有时在用户遭受重大损失时也会感到不得不介入。
Le 解释说,自称不可篡改的链仍可能会出手,例如通过分叉网络来回滚交易并追回资金。但关键问题是:如果一次这样做了,是否会形成一种“事实上的受托责任”(de facto fiduciary duty)——也就是说,是否会对验证者(维护网络安全的人)产生一种未明言的义务,要求他们每次都采取行动?这是一条滑坡,挑战了“纯粹 DeFi”核心理念——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很少有干预。
对于 meme 代币爱好者而言,这场辩论切身相关。meme 币常在像 Balancer、Uniswap 或 Raydium 这样的 DEX 上繁荣,流动性池推动了它们剧烈的价格波动和社区驱动的热潮。这些平台遭到攻击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摧毁某个 meme 代币的价值,影响那些为乐趣和潜在收益而入场的散户投资者。如果像 Ethereum 或 Solana(许多 meme 项目的归宿)这样的网络在重大漏洞后选择分叉,或许能挽回资金,但同时也可能侵蚀去中心化的信任。反过来,不干预又可能导致巨额损失并吓跑参与者。
想想历史例子:2016 年,Ethereum 因 The DAO 被盗而分叉以追回资金,最终导致 Ethereum 与 Ethereum Classic 的分裂。那个决定至今仍引发争论。在 meme 世界中,如果像 Dogecoin 或某个基于 Solana 的 meme 项目通过 DeFi 协议被利用,类似的问题同样会出现。社区会推动干预,还是坚持“代码即法律”的原则?
Laura Shin 在推特上的总结说得好:“去中心化从未是非此即彼,但干预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度?”这是区块链从业者,尤其是 meme 代币领域的人需要深思的问题。随着 meme 代币从笑谈逐渐演化为具有真实效用的资产,理解这些动态能帮助你更好地规避风险。
为保持安全,务必做好尽职调查:查看 DeFi 协议是否经过审计,分散持仓,并对大额资产使用硬件钱包。如果你正在构建或投资 meme 代币,考虑在危机时刻网络治理可能如何影响你的项目。
完整节目请查看 Laura Shin 的播客。对于任何认真看待 DeFi 和加密未来的人来说,这都是必听之作。你的看法是什么——网络在被盗后应否干预,还是任其自生自灭?欢迎在下方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