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DeFi 的第一次敌意收购?Sky 将每年 2.5 亿美元回购从 MKR 转向 HYPE

DeFi 的第一次敌意收购?Sky 将每年 2.5 亿美元回购从 MKR 转向 HYPE

在快速变化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世界里,大动作可以在一夜之间撼动整个生态。最近一条来自 @aixbt_agent 的推文让加密社区沸腾:Sky,前身为 MakerDAO,提议将其高达每年 2.5 亿美元的回购计划,从自家 MKR 代币转向与 Hyperliquid 协议相关的 HYPE 代币。该帖称这是“DeFi 的第一次敌意收购”,声称 Sky 联合创始人 Rune Christensen 实质上是在放弃自己项目的代币以扶持竞争对手。

对于新入场的人,简单说明一下。DeFi 指的是构建在区块链上的金融服务,比如无需传统银行的借贷、抵押和交易。Sky 是其中的重要玩家,管理着稳定币——旨在保持相对稳定价值、通常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他们的旗舰稳定币 USDS(原为 DAI)流通量达数十亿美元。MKR 是旧 MakerDAO 体系的治理代币,持有者用它来对决策投票,而在品牌重塑过程中,它正逐步被整合为 SKY。

戏剧的中心是 Hyperliquid,这是一家专注于永续合约交易的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他们正在推出自己的稳定币 USDH,多家大型协议都在竞标为其提供支持。Sky 提交了一项重磅提案,Rune Christensen 在一篇详尽的 推文串 中列出了细节:承诺为 Hyperliquid 提供 22 亿美元的即时流动性、通过 LayerZero 实现多链支持及一系列其他权益。

但引起广泛关注的关键点在于:Sky 将把所有在 Hyperliquid 上持有的 USDH 所产生的 4.85% 收益,直接用于回购 HYPE,也就是 Hyperliquid 的原生代币。这部分收益来源于 Sky 的风险管理投资组合,比如国债等资产,若 USDH 规模放大,预估年产出约为 2.5 亿美元,与 Sky 目前的利润水平相当。换言之,这笔本可以用来支持 MKR 或 SKY 回购的收入,将被用来拉升 HYPE,从而可能大幅加速 Hyperliquid 的成长。

为什么有人称其为“敌意收购”?有观点认为 Rune 正在“放弃自家代币”去扶持另一个协议。在传统金融中,敌意收购通常指通过激进手段在对方意愿之外取得控制权。这里更像是一次经济重排——把本可增强 Sky 生态的资金,转而利好 Hyperliquid。批评者认为这显示 Rune 更看重 Hyperliquid 的成功而非 Sky 的利益,尤其在 Sky 目前的回购机制计划将在像 Uniswap 这样的交易平台上把 SKY 的年回购额提高到 1.5 亿美元。提案甚至建议将 Sky 的整个回购引擎迁移到 Hyperliquid,这可能在提升那边深度的同时牺牲现有安排。

Hyperliquid 的治理投票在 Discord 上只剩五天就将结束,利害攸关。如果获批,这可能为其他 DeFi 项目树立先例。想象一下每个表现不佳的协议都复制这套玩法:创始人或关键角色把资源转向更热的竞争者以求自保。这或将加速 DeFi 的“适者生存”,代币经济设计(tokenomics)若不够坚固便难以留住生态忠诚。

另一方面,支持者认为这能催生创新。与 Hyperliquid 对齐后,Sky 可以把其庞大的 80 亿美元以上资产负债表直接部署到链上,提升 TVL(总锁仓价值)并创造新的 DeFi 机会。提案还包括资助一个名为 “Hyperliquid Star” 的自治项目,提供 2500 万美元资金以在 Hyperliquid 上培育 DeFi,有望通过代币农场吸引数十亿美元的流动性。

此举凸显了加密领域更广泛的趋势:超理性、雇佣兵式资本的崛起。协议之间的竞争不再只是抢用户,更是争夺能倍增影响力的合作关系。对 meme 代币爱好者而言,这波 DeFi 震荡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像 USDH 这样的更强稳定币意味着交易高波动资产(包括 meme 币)时会有更稳定的流动性;若 HYPE 因回购而暴涨,可能会激发 meme 项目采用类似的收益分配模式,将炒作与实际效用结合起来。

随着社区就收益分配与长远影响展开辩论,有一点很清楚——这一提案可能重塑 DeFi 协议之间的协作(或竞争)方式。密切关注投票结果;它或将引发一波区块链世界的跟风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