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奏飞快的加密交易世界里,尤其是 meme token 的交易领域,有一句常见的箴言:「永远别停下点击」("never stop clicking")。但那些疯狂猛点真的能换来更高的利润吗?趋势观察者 Pix 在 X(前 Twitter)上分享的一项最新实验旨在回答这个问题,而结果也在社区内引发关注。
Pix(以 @PixOnChain 活跃)曾与 Phantom wallet 和 OpenledgerHQ 等项目合作,他发起了这项独特研究。他说服了 60 名交易者在电脑上安装追踪软件。该工具记录他们的日常点击活动——比如刷新图表、执行交易、滚动信息流等——并将这些数据与他们的平均 PnL(对于不熟悉的人:那指的是你一段时间内的净盈利或亏损)进行比较。
这些数据在两周内收集完成,并整理成一张表格,显示每位匿名交易者的日均点击次数、日均 PnL、总点击数和总 PnL。为保护隐私,具体用户名和精确数字均被模糊处理,但可视化的柱状图呈现了耐人寻味的结果。总体来看,点击活动更多与更好的 PnL 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但也有一些高频点击者最终仍然亏损,说明单靠活跃操作并不能保证盈利。
Pix 把结果形容为「insane」,这立刻在加密圈里激起好奇。在 meme token 交易中,代币可能在几分钟内 moon(暴涨)或 rug(被拉地毯),因此保持高度活跃——持续监控像 Solana 上的 Raydium 或以太坊上的 Uniswap 这样的 DEXs——或许能为交易者带来优势。但这也带来疑问:过度点击会不会导致精疲力竭,或促发冲动决策从而拖垮仓位?
社区反应迅速涌入。一位用户 @0xteecrypt 赞扬 Pix 对数据做了匿名处理,称他为「goated」(加密圈俚语,意为有史以来最伟大)。也有人对实验设置持怀疑态度,比如 @kidseeghost_sol 质问 Pix 是如何让 60 名交易者安装追踪软件。Pix 澄清这是像 WhatPulse 这样的知名工具,数据保存在本地,缓解了隐私顾虑。
另一位用户 @_d3f4ult 幽默地指出潜在风险,开玩笑说交易者可能只是刚好在实验期间亏钱。@0x_scientist 则理性提醒大家: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但也同意深入研究会很有意思。
对于涉足 meme token 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次实验强调了一个关键教训:活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策略的活跃。在波动极大的 meme 市场中,dex screeners 和 bots 可以把一部分「点击」自动化,但人工直觉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你是新手,像集成在钱包里的 PnL 跟踪应用可以帮助你监测自己的行为,而无需额外安装软件。
随着 meme token 在 AI-driven analytics 和更快的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下持续演进,诸如此类的实验能提供有价值的洞见。无论你是追逐下一个 100x 的 degen trader(激进交易者),还是更为谨慎的投资者,活动频率与策略平衡可能才是真正的成功关键。持续关注 Pix,或许他会推出后续研究——谁知道他接下来会发现哪些趋势?
查看 X 上的原始推文串 以了解更多细节并加入讨论。你怎么看:更多点击真的等于更多加密收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