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刷着加密圈的社交媒体,突然看到一场争论让你停下来心想,“等等,这其实会颠覆我正在做的一切”?我看到 Laura Shin 的最新推文时,就是这种感觉——她把话题扔到台上:新链应该走以太坊 rollup 路线,还是坚持独立的 Layer 1(L1)?
作为一个多年深耕加密报道的人——从编辑 CoinDesk 到现在在 Meme Insider 整理梗币世界——我爱这种讨论。它直指我们如何演进支撑从走红的狗狗币到去中心化金融梦想的底层技术。Laura,那个主持 Unchained podcast 的重磅人物,不只是抛出问题;她还在办一场现场的 Twitter Spaces 辩论 来深入讨论。如果你是区块链开发者、meme 代币猎手,或只是对加密好奇,这就是你该入场听一听的时刻。
快速导读:Rollup 与 L1 的争论到底是什么?
我们用不那么术语化的方式来拆解。把区块链想象成热闹的城市。L1 就像从零开始建一座大都市——比如 Solana 或 Avalanche。你掌控一切:道路(共识)、建筑(智能合约),甚至交通法规(安全性)。这很有掌控感,但独自打天下意味着你得为安全、扩展性和用户采纳买单。一步走错,你的城市可能会陷入瘫痪,甚至被土匪袭击(也就是被攻击)。
而以太坊 rollups 则像直接接入以太坊这座超大城市的高速郊区。你在以太坊那套经受过考验的基础设施上建构,把交易在链下打包以获得速度和低费用,然后再把结算写回主链以获得坚固的安全保证。Optimistic rollups(像 Optimism)默认一切正常,直到被证明有问题;而 zero-knowledge rollups(ZK-rollups,像 Polygon zkEVM)用数学证明有效性而不泄露所有细节。这很高效,但你也被绑在以太坊的生态里——付 gas 费、跟随它的升级。
这对 meme 代币为什么重要?想象你要发下一个 PEPE 或 DOGE。在 L1 上,你拥有完全主权,但可能面临流动性低、用户分散的问题。做成 rollup,你就能触达以太坊庞大的 DeFi 流动性池和 NFT 热潮,让你的代币更快爆发。但如果以太坊打喷嚏(牛市期间手续费飙升),你也会被传染。
2025 年的赌注:可扩展性、安全性与梗币经济
快进到今天——2025 年 9 月 18 日——加密格局比以往更炽热。以太坊的 Dencun upgrade 大幅降低了 rollup 成本,使它们更具吸引力。与此同时,像 Sui 和 Aptos 的 L1 则在并行处理上大显身手,以原始 TPS(每秒交易数)挑战 rollups。但问题在于:L1 常常难以形成“网络效应”。用户和开发者会聚向有活跃生态的地方——以太坊的 TVL(锁仓总值)远超多数竞争对手。
在 Laura 的辩论中,你会看到业界大咖对现实权衡的热烈讨论。支持 L1 的人可能会主张创新自由——为梗币定制的虚拟机、像游戏化 staking 或者不受以太坊包袱限制的病毒式空投。支持 rollup 的人则会吹响可组合性的号角:你的 meme 代币能无缝接入 Uniswap、Aave,甚至通过跨链桥与 Solana 做联动,形成多链 meme 元宇宙。
从一个 meme insider 的视角看,rollups 在快速上线方面占优。还记得 Base(Coinbase 的 OP Stack rollup)如何成为梗文化乐园吗?像 Brett 和 Toshi 这样的代币带来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量,且无需重造轮子。但 L1 在长期培养社群方面更占优势;想想 BNB Chain 的生态锁定效应。
为什么你该关心(并加入讨论)
这不是象牙塔里的理论——它关系到下一波 Web3 蓝图。若你在打磨一个梗项目,选择 rollup 还是 L1 可能决定你是直冲月球,还是回到画板重来。安全?rollups 继承以太坊的验证者军团。速度?L1 可以冲到 100k TPS,但代价可能是更高的中心化。
Laura 的 Spaces 是窃听(或发声)的绝佳场所。这是最原始、最不滤镜的加密讨论——别指望像 TED 演讲那样剧本化,更像酒吧里的唇枪舌剑,伴随数十亿美元创意的碰撞。小技巧:想更深入就去听 Unchained 的后续集;Laura 在《The Cryptopians》中讲述以太坊大戏的功力值得学习。
那么,你怎么看?是 rollup 忠粉还是 L1 反叛者?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我们正在把 Meme Insider 的知识库一场争论一场争论地搭建起来。哦,对了,如果这激发了你的下一个代币点子,别忘了在推特上 @MemeInsider 标记我们。让我们把 2025 变成梗币扩展而不妥协的一年。
继续玩梗,继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