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以太坊的机构化时代:以太坊基金会团队关于协调挑战与 L2 扩容的见解

以太坊的机构化时代:以太坊基金会团队关于协调挑战与 L2 扩容的见解

在 The Rollup 最近分享的一段剪辑中(原推文),来自以太坊基金会的 Tim Beiko 深入讨论了以太坊开发的协调细节。这段片段摘自一场关于“以太坊的机构化时代”的更长直播讨论,参加者包括 EF 的要员 Dankrad Feist 和 Josh Rudolf。对处于 meme 代币 领域的人来说,这很重要,因为以太坊及其 layer 2 生态是大多数 meme 活动发生的地方——快速交易、低费用和病毒式发射都在这里上演。

理解以太坊的协调挑战

以太坊不像典型公司那样运作,这既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难题。正如 Beiko 在片段中所说,协议研究员和核心开发者是全职专业人员,专注于网络。“我可以很容易地 ping @dankrad,问他能不能看这件事?他们的工作就是做这些,”他说。但不同于由 CEO 发号施令、能开除异议者的公司组织,以太坊依赖共识。“我们必须有效地说服每个人,”Beiko 补充道。

这种去中心化的方法意味着像提升可扩展性或安全性这样的更新需要广泛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节奏会比较慢,但能确保没有单一实体掌控全局,这对维持一个 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 的信任至关重要。

来自以太坊基金会团队的更广泛见解

完整讨论描绘了以太坊进入“机构化时代”的乐观图景——网络从实验理想主义向务实的大规模采用转变。Josh Rudolf 强调了 layer 2(L2)方案的关键作用,他说:“不见得我们能达到想要的目标,如果没有 L2 在这里扮演重要角色的话。”像 Optimism 或 Base 这样的 L2 构建在以太坊的 base layer(L1)之上,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处理更多交易,同时继承其安全性。

Dankrad Feist 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指出研究的大块工作已经完成:“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差不多已经搞清楚了……现在就是执行,我们真的需要去做。”他同时强调在 L2 成为中心的同时,应重新聚焦于 L1 作为安全枢纽的优势。

Rudolf 列出了三项关键举措:扩展 L1、扩大 data blobs(帮助 L2 以更低成本存储数据),以及提升用户体验(UX)。虽然扩容路线相对明确,但像链间无缝桥接这样的 UX 改进仍在演进中,不过前景可期。

为什么这对 meme 代币 很重要

像 DOGE 或在 Solana 与以太坊 L2 上出现的新梗币等 meme 代币,严重依赖以太坊生态。许多 meme 在 L2 上发射以利用速度与低费用,但 L1 层面的协调问题可能会延迟对所有人有利的升级。例如,更好的 L2 间互操作性能让跨链 meme 交易更顺畅,降低费用和摩擦,从而保住热度。

在这个机构化时代,随着以太坊吸引拥有稳健长期愿景的大玩家,meme 代币 可能会迎来利弊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增强的可扩展性可能会极大推动 meme 发射和交易量;另一方面,对“真实”实用性的关注可能会让纯投机属性被边缘化。但说实话——meme 在混乱与社区中蓬勃发展,而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协调正是保持这种精神的关键。此外,随着 L2 的繁荣,像 Aerodrome(在直播的早些片段中提到)这样的平合可能会成为 meme 流动性的首选之地。

展望未来

以太坊走向机构化成熟对区块链从业者来说充满看点。正如 Beiko 所言,说服所有人并不容易,但这正是以太坊坚韧的所在。对于 meme 爱好者,持续关注这些进展意味着能在 L2 创新和潜在网络升级中发现机会。想了解更多深度内容,可查看完整直播:YouTube,同时关注以太坊基金会的更新——他们正在塑造 meme 玩耍的游乐场。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