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发展的加密与区块链世界里,克服逆境的成功故事总能让社区热议。最近,“When Shift Happens” 播客的 Kevin 发的一条推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深入讲述了 Zero Gravity Labs(https://0g.ai/)的 CEO Michael 的非凡旅程。这是一个将个人成长、残酷的商业挫折与前沿去中心化 AI 融合在一起的故事——对于希望提升对 Web3 技术理解的 meme token 社区成员来说,绝对值得一听。
推文概述了播客的一集,Michael 在其中开诚布公地讲述了他如何从高风险金融领域转型,最终打造出一家 3.5 亿美元的 AI 公司。起初在顶级对冲基金 Bridgewater 工作时,他在纸面上拥有一切:名望、薪酬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内心并不满足。他一直在追求外界的认可,这令他感到空虚,这种追求源自童年时期“要完美才能获得爱”的信念。
这一觉醒激发了他对意义的追寻。Michael 探索了从里程碑式教育到非暴力沟通与呼吸练习,最终落脚于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简称 TM)。在过去 15 年里,他每天最多投入三小时来练习这种方法。超觉静坐是通过安静坐着重复一个咒语,进入一种“宁静觉醒”的状态——可以把它看作是给大脑按下重置键,触及日常思维之外更深层的意识。
这种内在的修为成了他领导力的秘密武器。他并没有退隐到修道院,而是选择了“在家人的生活方式”——在建造事业和家庭的同时保持内在的稳固。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一家倡导更健康企业习惯的健康公司,规模扩展到每年 1 亿美元的经常性收入,并曾考虑上市。
然后,2020 年 COVID 来袭。一夜之间,公司失去了 95% 的营收。想象一下在漆黑中驾驶一架载有 650 名乘客(他的员工)的飞机,不得不做出令人心碎的裁员以求生存。员工人数从 650 人骤减至 35 人,融资枯竭,生存概率微乎其微——只有 2%。但 Michael 的冥想练习帮助他保持清晰的头脑。他把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筹资、重组以及维持积极的企业文化。即便是被裁员的员工也称赞这是他们经历过的最好的企业文化,并表示如果有可能会愿意回归。
危机过后,Michael 与一位斯坦福校友共同创立 Zero Gravity Labs,转向去中心化 AI。“Zero Gravity” 这个名字象征着隐形的基础设施——在后台无缝运行的技术。他们的使命是通过区块链让 AI 变得更安全。如今的 AI 模型往往像黑匣子:数据来源不透明、存在隐藏偏见,并可能带来如被操纵或追求权力等风险(打个招呼给那些科幻式的反乌托邦想象)。
Zero Gravity 通过去中心化来对抗这些问题。借助区块链实现透明性、可验证的贡献以及对齐的激励机制,他们确保 AI 能惠及所有人。想象社区在训练专用模型——比如医生们共同打造一个癌症诊断工具——并因其使用而获得代币化回报。这就是 Web3 的最佳体现,把 AI 变成一种公共品,而不是企业垄断。
在这个 AI 时代,人类的优势是什么?Michael 认为是我们可以通过像冥想这样的练习接触到意识。AI 从我们的数据中学习,但我们可以在更深层次上触及直觉和创造力。Zero Gravity 已筹得 3.5 亿美元,并有 300 多个项目在他们的链上构建,包含训练规模达数千亿参数的大型模型,他们正在推动技术的边界。
对于区块链从业者和 meme token 爱好者来说,这个故事突显了个人韧性如何推动技术创新。在一个充满波动的领域,Michael 的心得很有启发意义:确保 AI 成为安全的公共品,并为它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做好准备。如果你对去中心化技术感兴趣,可以在 YouTube 或你喜欢的平台上收听完整播客——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视角。
对那条推文的回复也很有意思。有用户打趣说到底是冥想还是 GPU 在为 Zero Gravity 提供动力,暗指 AI 领域对计算力的高需求。还有人推荐了像 Federico Faggin 那样关于意识的思想家,将话题拉到科技中的更广泛哲学讨论中。还有第三位评论赞扬了内在清晰度如何推动去中心化 AI 中的创新型领导力。
像 Michael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记起为什么进入这个领域:不只是为了表情包和收益,而是为了构建一个技术赋能人类的未来。请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 meme token 和区块链突破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