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加密领域待过一段时间,可能经常听到“bundling”(打包)和“unbundling”(拆分)这两个词。它们源自科技远见者 Marc Andreessen 的概念,指出行业会在拆分(把事物分解成更专业的部分)和以新方式重新整合(打包)之间来回摆动。@disk0x 在 X 上的一条推文把这件事为加密和 AI 的发展做了极佳的分解,而这对 meme 代币也有重要启示。
这条推文以引用 @lmrankhan 的话开场,解释了加密已经处于拆分阶段。想想看:我们从中心化交易所转向了像 Aave 用于借贷、Pump.fun 用于 meme 发布、Jupiter 用于交换、Phantom 作为钱包、Hyperliquid 用于永续合约、以及 Polymarket 用于预测的这些专业链上平台。就像一场利基工具的大爆发,每个工具都把一件事做得特别好。
但 @disk0x 认为我们现在正在翻转剧本,进入打包阶段。为什么?新的技术会引发拆分——这是一个思想和实验的“寒武纪大爆发”。然后,大约每隔 20 年,领导者出现,开始整合权力并把功能打包起来。比特币在 2009 年诞生,加密世界现在大约 16 年,这把我们推到了打包的门槛上。
为了说明这一点,推文里有一张发人深省的幻灯片,展示了数十年来市场领导者如何变化:
看看那个图——从 1980 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巨头,到 2000 年的混合格局,再到 2025 年像 NVIDIA、Microsoft 和 Apple 这样的科技巨头占据主导。对 2045 年的预测?科技掌控会更强,顺便调侃了 Intel 的衰落。这清楚地提醒我们,行业会演进,胜出者会把功能打包起来。
在加密领域,我们已经看到早期迹象。小型项目逐渐淡出,而像 Jupiter Exchange、Solana 和 Ethereum 这样的大玩家不断叠加新功能。Hyperliquid 起初是个永续合约 DEX,但现在正在推出自己的 Layer 1 区块链、stablecoin 等更多产品。正如 @0xMert_ 所说,链从专精走向通用,因为 permissionlessness(无许可性)鼓励构建相邻的东西。
@disk0x 把这与 AI 对比,AI 的热潮如果从主要 LLM 的突破算起也才约三年。AI 还在疯狂拆分——每周都有新应用和模型冒出来。但加密呢?它正在走向成熟。
这对 Meme 代币意味着什么?
Meme 代币依赖炒作、社区和快速发行,常在像 Solana 这样的低费用、高速平台上流行。在拆分时代,我们看到像 Pump.fun 这样的工具把 meme 创建民主化,导致代币泛滥。但随着打包到来,预计会出现整合。
大型链可能会直接打包对 meme 友好的功能。Solana 可能会整合更多社交或发行工具,使其成为 meme 的“一站式商店”,有点类似 Amazon 从卖书到卖“所有东西”的演变。Ethereum 的 Layer 2 可能会把 DeFi 和 meme 生态捆绑在一起,吸引更多构建者。
对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是个信号:密切观察形势。不要把赌注押在每一个利基应用上;寻找那些能够聪明地打包功能的平台。Meme 代币在被整合的链上可能获得更大回报,但随着弱势项目被淘汰,波动性也可能上升。
在一条回复中,@vicenzo29 问 Hyperliquid 的 L1 动作是否代表完全打包,@disk0x 回应说:是的,但实验仍在继续。打包的基础正在巩固。
这条推文很好的提醒我们,加密不是静态的。它像之前的科技一样在循环不同阶段。如果你关心 meme,留意打包如何塑造下一波浪潮——真正的 alpha 可能就藏在那里。查看完整推文请见 here 并加入讨论。你如何看待加密的打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