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ry Tan,Y Combinator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最近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因他关于亿万富翁及其资助雄心勃勃项目的观点而引发热议。在一则引用风投资本家 Sebastian Caliri 的帖子中,Tan 认为亿万富翁应优先支持“登月式项目”——那些极其雄心勃勃、高风险的冒险——而不是往往未能带来实质影响的非营利组织。
核心观点:登月式项目胜过让人感觉良好的慈善
Tan 的观点基于 Caliri 对亿万富翁作为“资本主义中最后的非理性行动者”的辩护。Caliri 指出,如果没有愿意承担巨大风险并将资本绑定数十年的高净值个人(HNW)和家族办公室,像延寿、太空探索和聚变能源这样的突破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些并不是受限于“可识别风险”和机构预期的传统风投容易支持的投资类型。
Tan 强烈认同这一点:“确实如此。亿万富翁应该资助登月式项目,而不是那些加剧它们声称要解决问题的非营利组织。”他将此归结为一个“托管责任问题”——向非营利组织开一张支票、参加晚会并自我赞许很容易。但如果没有严格的成果追踪,这笔钱可能弊大于利。
在区块链和加密世界中,这种观点有强烈共鸣。例如,meme tokens 就体现了终极的“非理性”赌注:像 Dogecoin 或那些仅凭炒作和梗就暴涨的新项目,都是社区驱动、病毒式传播的产物。像 Elon Musk 这样的加密亿万富翁曾凭一条推文就推高 meme 币,使它们成为挑战传统金融的登月式项目。
与加密关联:亿万富翁作为区块链创新的催化剂
想想看——加密领域本身就依赖登月式思维。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non-fungible tokens (NFTs) 和 layer-2 扩容解决方案并不是源自安全、可预测的资金支持,而是来自那些愿意大胆押注于未经验证技术的远见者。像 Vitalik Buterin(Ethereum 联合创始人)或 Changpeng Zhao(前 Binance CEO)这样的亿万富翁,常通过自己的基金会或直接投资为生态建设投入资源。
但 Tan 对非营利组织的批评在这里也同样适用。许多加密项目设立了基金会——比如 Ethereum Foundation 或 Solana Foundation,旨在托管开发工作。虽然有些基金会取得了成功,但也有因低效或资金分配不当而受到批评的例子。Tan 对问责制的呼吁,可能促使加密亿万富翁更多地资助更直接、以结果为导向的举措,比如孵化那些强调实用性而非纯投机的 meme token 协议。
对于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种思维转变意味着更多机会。如果亿万富翁从值得上镜的慈善活动转向高风险的初创公司,我们可能会看到 AI 集成区块链或可持续挖矿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加速——同时注重可衡量的成果。
社区反应:从梗图到严肃讨论
这则帖子很快获得超过 2,000 个赞和近 100 条回复,显示它引起了广泛共鸣。一位用户 @virlomain 幽默地用上文的 Shrek 梗图(如上)描绘“六位在 Twitter 上的亿万富翁”一致赞同,点名像 Elon Musk 这样体现非理性、登月式驱动精神的人物。
其他回复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 @spencercamp 呼吁“削减非营利工业复合体的资金。资助登月式初创公司。”
- @keyboardphilos 建议通过颁奖或排行榜来将其游戏化,表彰资助最疯狂项目的人。
- @sarah_cone 倡导像 X Prize 或“按成果付费”债券(pay for success bonds)之类的奖励机制,作为传统非营利组织的高效替代方案。
也有批评者参与讨论,例如 @michaeltastad 警告称,忽视糟糕的政府政策可能会破坏技术进步,无论登月式项目多么先进。
在 meme token 社区,这场讨论可能会激发更多“非理性”的投资。Meme 币常常起初是玩笑,但会演变成严肃的生态系统——比如 Shiba Inu 衍生出自己的 DeFi 工具。如果亿万富翁将 Tan 所说的托管责任应用到这些项目上,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少的拉高抛售,而是更可持续的增长。
对 Meme Token 爱好者为何重要
归根结底,Tan 的信息是对有效利他主义(effective altruism)的号召。对于 meme token 领域的参与者来说,这提醒我们,在梗图和病毒性拉升背后,真正的托管责任可以把有趣的实验转变为持久的技术。区块链从业者应当注意:寻找那些要求结果而非仅仅追求表面光鲜的资助者。
无论你是在打造下一个大型 meme 币,还是在扩展某个 DeFi 协议,带有问责制的登月式思维可能是突破的关键。随着加密不断成熟,我们希望更多的亿万富翁采纳 Tan 的建议——用一次次高风险押注资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