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Virtuals Protocol 如何通过创新的 AI 代理融资颠覆 Web2 风投

Virtuals Protocol 如何通过创新的 AI 代理融资颠覆 Web2 风投

嗨,区块链爱好者们!如果你像我一样深耕于 meme 代币和 AI 代理的世界,应该已经听到关于 Virtuals Protocol 的热议了。最近,AcolytAI 的核心贡献者、Lumx.io 顾问 Condz(@condzxyz)在 X(原 Twitter)上发了一串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详细讲述了 Virtuals 如何在助推 AI 代理成长的同时,有可能动摇传统风投格局。我们来用简单的语言拆解一下。

核心思路:把 Web3 的孵化推向 Web2 资本

上周 Condz 在旧金山参加 The Residency,与一众顶尖 Web2 VCs 交流时,对 Virtuals Protocol(@virtuals_io)有了新的领悟。对不熟悉的人来说,Virtuals 是一个专注于发射 AI 代理的 Web3 平台——把智能、自治的区块链机器人带到链上,它们可以做交易、内容创作等多种事情。这类项目常常和 meme 代币挂钩,在社区热度与实用性之间产生病毒式价值。

关键洞见在于:Virtuals 能让早期团队在不经历传统 VC 繁琐流程的情况下筹到 25 万到 50 万美元。怎么实现?通过交易手续费和 token 在 cliff 期后销售来融资(cliff 即代币解锁前的锁定期)。这种方式让团队能迅速资助 v1 产品,开始获取用户或收入,并在不因大规模抛售而击垮代币价格的情况下证明自身价值。

一旦取得初步 traction,团队可以自我扩展或再去募更大的资金。颠覆性之处在于:Virtuals 能把这些经过实战检验的项目直接输送给 Web3 和 Web2 的 VCs。想象一下:先在 Virtuals 上上链、达成里程碑,然后被 a16z 等大机构投出 300-500 万美元的轮次。Condz 指出了真实例子,比如 @AskBillyBets 用已上线代币筹到 100 万美元,他自己的项目 @AcolytAI 已经每月进账超过 3 万美元,下月将扩展到 20 个客户。

这不仅对 Web3 的 AI 团队有利,对 Web2 VCs 也是一块宝地:他们能稳定获得经过验证、已有产品和实际 traction 的初创公司——不再需要从大量未经检验的路演资料里筛选。

让 Virgen Points 重新有价值

帖子中引用了 Virtuals 另一位核心贡献者 @everythingempt0 之前关于调整 tokenomics 的发言:他们把分配给 “virgens” 的比例从 37.5% 降到 7%。乍看之下像是被砍掉了 5 倍,但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在创世发射四个月后,他们意识到可以和顶级 AI VC 与加速器竞争。

通过减少流通量(float),他们希望吸引质量高 5 倍、潜力更大的团队入驻。让开发者有更多“皮肤在游戏中”(skin in the game)意味着更长期的承诺。此外,veVIRTUAL stakers(那些锁仓以参与治理和获得奖励的人)现在将获得所有创世发射的 2%,外加防御基金(defense funds)。总体思路是重质不重量,这有可能为整个生态注入强劲动力。

这对 Meme 代币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作为曾经编辑加密新闻、现在在 Meme Insider 深耕 meme 代币的我来看,这可能是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模式。Meme 代币依赖叙事和实用性,而 Virtuals 正在把两者一起内置化。通过降低入场门槛并建立通向正规融资的管道,它可能催生下一波真正有产出的 AI 驱动 meme 项目。

如果你持有与 AI 代理挂钩的 meme 代币,留意 Virtuals。这个模式可能带来更可持续的拉升、更少的 rug pulls,以及真实世界的采用。对于开发者?这几乎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上线、迭代、融资、再循环。

你怎么看——Virtuals 会翻转 VC 剧本吗?在评论区里分享你的看法,或查看原帖在这里 https://x.com/condzxyz/status/1957437521979125966。想了解更多关于 meme 代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洞察,继续关注 meme-insider.com!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