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ICE 在现代-LG 佐治亚工厂的突袭暴露出韩国科技投资者在美签证难题

ICE 在现代-LG 佐治亚工厂的突袭暴露出韩国科技投资者在美签证难题

最近发生在现代-LG(Hyundai-LG)位于佐治亚州的电池工厂的 ICE 突袭,在国际商界尤其是那些向美国基础设施投入数十亿美元的韩国企业之间掀起了轩然大波。正如驻首尔记者 Raphael Rashid(@koryodynasty)在一条详细的 Twitter 线索中所指出的,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移民执法问题——它直观地展示了韩国企业在试图将技术工人引入美国时所面临的挫折。

突袭期间 ICE 特工在现代-LG 电池工厂押护工人

突袭及其直接影响

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公布的影像显示,执法人员在现场拘捕工人,许多人被铐上手铐带走。在被扣押的457人中,据韩国外交部确认,超过300人为韩国国民。该工厂是现代与 LG Energy Solution 的合资项目,目标是生产用于电动汽车(EVs)的电池——这一领域正越来越多地与区块链技术交织在一起,体现在供应链追踪和可持续能源计划上。

Rashid 指出韩国媒体的强烈反应。《朝鲜日报》(Chosun Ilbo)将其描述为“为美国建造了数十万亿(韩元)级的工厂……却被当作非法移民对待”。同样,News1 感叹“被要求投资,然后被当作非法移民对待”。这种情绪?纯粹的背叛感。韩国企业被各种激励吸引到美国投资与建厂,然而在从本国调派专家来填补关键岗位时却遇到重重障碍。

《朝鲜日报》关于 ICE 突袭及韩国工人被拘留的文章截图

签证体系瓶颈:深入分析

问题的核心在于美国的签证体系,Rashid 对此有清晰的分析。尽管韩国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并在电池和半导体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但韩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工作签证类别。相比之下,澳大利亚每年享有 10,500 个 E-3 签证名额,新加坡和智利则有 H-1B1 配额。韩国呢?没有类似安排。

可能为专业人才提供便利的“Partner with Korea Act”在国会搁置多年。与此同时,H-1B 签证——年度名额上限为 85,000 且没有按国别配额——竞争极其激烈,审批也需要数月时间。许多建筑和技术安装相关的岗位根本不符合需要高学历的“specialty occupation”定义。

其他选项也难以奏效:

  • L-1 和 E-2 签证面向高管和投资者,但有严格的资格要求。
  • B-1 商务签证允许参加会议和培训,但 ICE 现在将亲手操作视为“非法就业”。
  • ESTA(电子旅行授权系统)针对旅游者,最多 90 天且不允许工作。

因此,公司只能采取短期应对方案,而最终却可能遭遇像这次这样的严打。《朝鲜日报》引述一位韩国建筑官员的话总结道:“仅靠美国人根本无法按时完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紧急派遣技术人员来解决问题。”

突袭期间 ICE 特工在现代-LG 电池工厂内指挥工人

技能差距及其对科技与区块链的更广泛影响

该线索强调,美国在电池制造、半导体甚至造船等专业行业存在真实的技能缺口。要找到合格的本地工人,被形容为“像从天上摘星星”。这迫使企业依赖外籍专家,而签证障碍则形成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这种情况并非孤立事件——Rashid 指出,2020 年在佐治亚州另一家电池厂曾发生过 SK Innovation 的类似事件,当时韩国人因签证问题被驱逐或逮捕。如今,“签证恐慌”正在蔓延,甚至合法居民也不敢轻易出行。

对区块链从业者而言,这个故事具有切身意义。许多加密与区块链初创公司是全球化运营、团队分布在各大洲的。签证问题会延误项目进度、阻碍人才获取并吓退投资者。随着美国推动“美国制造”在科技领域的战略(包括为数据中心挖矿和 DeFi 提供动力的芯片与能源解决方案),这些壁垒可能会拖慢创新步伐。韩国企业已承诺在美投资超过 5,000 亿美元,其中包括通过更好的电池技术支持可再生能源储能,从而间接支持可持续的区块链运营。

政治背景与应对

时间点颇具讽刺意味:就在几天前,韩国总统李在明与美国官员会面,重申大规模投资承诺。该工厂曾是拜登政府经济政策的旗舰项目,如今却在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中遭到审视。特朗普时代对外资工厂的要求,与现在针对建厂所需工人的移民执法发生冲突。

作为回应,李在明总统下令全力支援被扣押者,外交部长赵贤东成立保护工作组,甚至表示如有需要将亲赴华盛顿。目标?迅速解决问题,同时保护韩国投资和国民权利。

总结:呼吁系统性改变

Rashid 的线索并非要对单个案件的合法性作判断,而是要揭示那些令韩国等盟友挫败的制度性缺陷。对于 meme 代币爱好者和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提醒:现实世界的政策会影响到技术生态系统。如果美国想要在电动汽车、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领域吸引全球资本,解决这些签证问题至关重要。

查看完整线索请点此 here 获取更多细节,并持续关注 Meme Insider,了解此类事件如何可能激发下一波讽刺性 meme 代币,批评全球贸易与移民问题。

News1 截图:讨论 ICE 突袭后韩国投资者所感背叛的报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