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通胀的隐性代价:Mark Moss 论为何你的钱每年损失 12% 及其对 Meme 代币的影响

通胀的隐性代价:Mark Moss 论为何你的钱每年损失 12% 及其对 Meme 代币的影响

在近期由 Kevin(又名 MR SHIFT)主持的 "When Shift Happens" 播客的一段预告中,嘉宾 Mark Moss 抛出了一些令人大开眼界的通胀真相,每位加密货币爱好者——尤其是涉足 meme 代币的人——都应该听一听。该片段在 X 上分享,重点指出像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这样的传统衡量方式具有误导性,而真正侵蚀你财富的罪魁祸首是货币供应的扩张。下面我们来拆解这些内容,并看看这对疯狂的 meme 币世界意味着什么。

Mark Moss 是加密圈的知名人物,他主张如果你只依赖 CPI 来判断通胀,就会错过更大的图景。对经济学新手来说,CPI 是各国政府用来追踪一篮子商品和服务随时间价格变化的指标。但正如 Moss 指出的,CPI 更像是一个症状,而不是根源。真正的驱动力?货币供应的扩张,常用 M2 来衡量,M2 包括现金、支票存款以及易于转换的近似货币。

在过去五年里,全球 M2 大约每年增长 8%,而在美国则接近 10%。再加上 2% 的风险溢价——用于应对经济冲击等不确定因素——你每年的购买力就会被侵蚀大约 10–12%。这意味着如果你把法币放在银行账户里,它实际上每年都在以这个速度悄然贬值。Moss 的讯息很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应当重新塑造你的投资思路。

他提出的大问题是,哪些资产能真正超过这个“门槛率”?在 Moss 看来,赢家是科技股和 Bitcoin。科技股在 AI、云计算等方面的创新推动下表现强劲,经常能提供远超通胀的回报。Bitcoin 则因其 2100 万枚的固定供应量,被视为对抗货币贬值的对冲——本质上,在无限印钞的世界里它是“硬通货”。

那 meme 代币怎么办?在 Meme Insider,我们全力关注这类以社区驱动、常常病毒式传播的加密货币,比如 Dogecoin 或那些捕捉互联网文化的新晋项目。meme 币可以因为炒作、名人背书或巧妙营销而价量暴涨,有时短期内带来疯狂回报。然而,它们波动极大,且通常没有像 Bitcoin 那样的稀缺机制。大多数 meme 代币存在庞大的供应量或通胀模型,这可能会放大 Moss 所警告的问题。

话虽如此,在高通胀环境下,精明的 meme 代币投资者仍有可能通过市场时机选择或挑选具有强烈通缩特征的项目(比如 token burns 或有限发行)而获利。例如,部分 meme 币整合了像 staking 或 NFT 集成这样的用途,以建立长期价值,有可能跑赢那 12% 的损失。但这是高风险游戏——与 Bitcoin 作为数字黄金的经过验证记录不同,meme 代币更像是彩票。

Moss 参与的那期播客本周将发布,赞助方包括 Satsuma UK、BTC Opp Fund、Arch Lending 和 Blockware Team。如果你深耕加密领域,收听可能会提供更多应对这些经济变化的见解。在 X 查看完整预告,先尝一口。

最后,Moss 的见解提醒我们:忽视真实的通胀指标可能会让你的投资组合被甩在后面。不论你是在囤 Bitcoin、押注科技股,还是追逐下一个 meme 币,理解货币供应动态是保持领先的关键。多留意那些 M2 数据——它们可能会决定你下一笔交易。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