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好奇某些加密项目如何平衡投资吸引力与日常使用性?这正是 InterLink 通过其双代币模型 $ITL 和 $ITLG 所追求的目标。最近,BSC News 在一条推文中重点介绍了这一点,并附上了他们的深度评测。如果你关注区块链创新或对下一波热门代币感兴趣,就让我们一步步拆解。
这股热潮起源于 BSC News 的这条推文,他们聚焦于 InterLink 的代币经济学,并链接到一篇在 bsc.news 上的详细文章,剖析这两种代币设计背后的逻辑。对于新手来说,代币经济学(Tokenomics)指的是一种加密货币的经济设计——涵盖供应、分发和激励机制,确保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转。
InterLink 核心理念是以人为中心,关注真实用户而非机器人或自动化系统。他们采用一种称为“proof of personhood”的机制,意即验证每位用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从而构建公平的网络,避免假账户的操控。
认识两种代币:$ITL 和 $ITLG
InterLink 采用两种代币以维持平衡:
$ITL:这更像是大户玩家的主干资产,由 InterLink 基金会管理,固定供应量为 100 亿个代币。一半分配给 $ITLG 持有者,另一半用于支持机构发展和网络稳定。你可以质押 $ITL 以进入“Human Layer”(人类层)——一个经过验证用户组成的网络。它面向长期持有者,比如风险投资机构,甚至可能符合 SEC 等监管机构对证券代币的定义。
$ITLG:这款代币专注于活跃参与。总供应量为 1000 亿个代币,其中 80% 预留给“Human Node 矿工”——即通过验证及邀请他人参与而获得代币的经过验证的用户。剩余 20% 用于激励措施。持有 $ITLG 可以在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投票、优先参与发射台(launchpad),甚至在小游戏或服务等迷你应用中用作支付手段。持有者还可赚取 $ITL 奖励。
这种双代币架构灵感来源于比特币(价值储存)和以太坊(实用性)的分工。通过分开代币角色,InterLink 避免了单代币系统中安全性与日常使用之间的冲突。
矿业与可持续机制
获取 $ITLG 并非依赖重型硬件,而专为真人设计。经过验证的用户,称为 Human Nodes,通过简单的验证和邀请行为“挖矿”。InterLink ID 系统有效阻挡机器人,确保公平。早期用户享有较低门槛以助力网络启动,但奖励会随时间调整,让新加入者也有机会参与且不稀释代币价值。
为防止大量抛售并促进长期发展,代币设置了解锁计划——分批释放。待全部供应挖掘完毕后,社区将通过 DAO 决定是保持稀缺还是扩容。
现实影响及其意义
令人振奋的是,InterLink 有望带来实质变革。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全球有 14 亿无银行账户的成年人。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面部验证,用户即可通过 $ITLG 实现点对点支付。想象一下,世界卫生组织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直接以微额补助形式发放人道援助,或者用户通过谷歌和Meta等科技巨头获得数据报酬。
在通常由炒作驱动价值的表情包代币领域,InterLink 因将代币与真实人类活动挂钩而脱颖而出。它不仅仅是表情包,更是在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可能在可及性方面挑战传统金融。
如果你想参与,建议查看 BSC News 原文 获取完整白皮书细节,并关注 @inter_link 的 X 账号 以便获取最新动态。谁知道呢——这套双代币机制或许会重新定义我们对区块链参与的认知。
你怎么看?以人为本的模型是加密货币的未来,还是昙花一现的潮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