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link Labs 刚刚发布了一则在加密社区中引发热议的更新。正如 BSCNews 在近期推文中披露的那样,他们公布了采用双代币系统的代币经济,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网络。如果你关注 meme 代币或更广泛的区块链项目,这个方案值得一看——它以新颖的方式将实用性与社区驱动要素结合起来。
我们来简单拆解一下。Interlink 正在推动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区块链方法,意味着他们优先考虑真实用户,而不是让机器人或大型机构主导生态。他们在 2025 年 6 月中旬发布的最新白皮书提出了两种代币:$ITL 和 $ITLG。这个设置不仅仅是表面工作——它被设计来支持 staking、去中心化治理以及生态内的迷你应用(mini-apps)。
先说 $ITL,这种代币总量固定为 100 亿,充当骨干储备资产。由 Interlink Foundation 管理,$ITL 面向 staking,用以解锁他们所谓的 Human Layer。可以把 Human Layer 想象成一个受信任的区域,经过验证的用户在这里安全互动。$ITL 的一半分配给 $ITLG 持有者,以回馈社区,另一半则用于推动机构增长和整体生态稳定。这是一种把大玩家和普通用户利益绑定在一起的聪明做法。
另一方面,$ITLG 的总量更大,为 1000 亿代币,着重鼓励主动参与。它面向经过验证的真实用户,也就是所谓的 Human Nodes,这些用户通过邀请、验证等活动参与其中。$ITLG 支持 DAO 投票(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持有人可以就网络重大变更进行决策。它还赋予对新项目 launchpad 的优先访问权,并作为平台上迷你应用(例如游戏或服务)的主要使用货币。
在分配上,$ITLG 的 80% 专门用于这些 Human Node 挖矿者,使普通用户更容易获得代币。剩下的 20% 用于激励,保持网络活力。当全部供应被挖完后,社区将投票决定是维持稀缺性还是扩容——把决定权交到用户手中。
是什么让这个模式更可持续?Interlink 为此设计了归属期(vesting schedules)。当你挖到 $ITLG 时,代币会被锁定一段时间,以防止抛售导致价格暴跌。这样的归属机制有助于平衡供需,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盈利机会。此外,他们的挖矿过程具有反机器人机制,需要 InterLink ID 验证——基本上就是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证明你是真人。
这个模型从比特币那里借鉴了价值储存(store-of-value)的思路(对应 $ITL),也从以太坊那里借鉴了实用性(对应 $ITLG)。但 Interlink 的创新在于将一切绑定到“proof of personhood”——一人一节点一机会。他们目标宏大,计划吸纳十亿经过验证的用户,尤其是在服务不足的地区。想象一下,未被银行覆盖的人群用智能手机进行点对点支付,或者从 WHO、UNICEF 等组织获得小额资助。
在现实世界中,这可能革新人道援助,或让科技巨头在训练 AI 时向用户付费以获得其数据。对于加密爱好者来说,这提醒我们代币经济可以超越炒作,真正构建更公平的系统。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查看 BSC News 上的完整解析。Interlink 的方法或许会为项目在平衡投资安全与用户赋能方面树立新标准。关注 @inter_link 获取更多更新——这一以人为本的浪潮可能会成为区块链的下一个重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