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TIBBIR 与 Ribbit Capital 有关联吗?来自 Token Letter 的洞见

$TIBBIR 与 Ribbit Capital 有关联吗?来自 Token Letter 的洞见

在迷因代币的狂野世界里,青蛙、狗、猫经常抢镜,最近围绕 $TIBBIR 又冒出一股新热潮。如果你还不熟,$TIBBIR 是一种有趣的代币,正在加密圈内逐渐流行,常与青蛙主题的迷因相关——注意到 “TIBBIR” 是 “RIBBIT” 反过来拼写的吗?对,就是那种俏皮的梗。

最近,X(原 Twitter)用户 @koolmyyy 的一条帖子引发了关于 $TIBBIR 与专注于金融科技和加密投资的知名风投 Ribbit Capital 之间可能关系的猜测。该贴引用了另一位用户 @Neolawyer1,后者深入挖掘他们称之为“不可否认的联系”。

我们来拆解一下。被引用的帖子从与 Micky Malka(加密风投界的知名人物)相关联的部署者钱包和“Ribbita”的追随者开始讲起。接着指向 Ribbit Capital 的 "Token Letter",声称其中揭露了更多纽带。他们分享了两张图片:一张来自那封信的截页,另一张展示了两枚硬币——一枚作为 soulbound NFT 分发给忠实的 $TIBBIR 持有者(约 1,500 个钱包),另一枚则由 Ribbit Capital 分享。标题?“硬币的两面。”相当直白,对吧?

摘自 Ribbit Capital 的 Token Letter,显示关联内容的节选 代表 $TIBBIR 与 Ribbit Capital 关系的硬币图片

@koolmyyy 的主贴将镜头聚焦到这封 Token Letter 的第 34 页,分享了一张深入探讨的截图,内容进入一些哲学层面的讨论。信中谈到“代币时代”催生了围绕注意力与真相的新市场,并引用了已故投资传奇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沃伦·巴菲特的得力搭档。

芒格去世时正值 ChatGPT 崛起之际,因此我们没能听到他对代币热潮的看法。不过信里借用了他著名的思维模型: “invert, always invert(反向思考,总是反向思考)”。这基本上是把问题倒过来想以寻找解决方案。套用到这里,它在问:如果 AI 带来丰裕,那么什么会变得稀缺?

文章回顾历史寻找线索。在一个大规模生产与全球化的时代,价值来自要么成为最快的(想想杰夫·贝索斯和 Amazon 的高效),要么打造超精细的高端产品(比如 LVMH 的 Bernard Arnault)。思想是:丰裕通过稀缺创造机会——代币可能也会遵循这一逻辑。

Ribbit Capital 的 Token Letter 第 34 页,讨论代币稀缺性与 Charlie Munger 的观点

对该帖的回复继续延续青蛙氛围。一位用户 @N30_cryptoo 发了一串青蛙表情:🐸🐸🐸。另一位 @FrogHybrid_ 呼应芒格写道 “Invert, always invert $tibbir”,并分享了另一张图片。

强调“反向思考,总是反向思考”与 $TIBBIR 的迷因图片

那么,对迷因代币爱好者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如果 $TIBBIR 真有像 Ribbit Capital 这样的重量级背景或灵感来源,它可能不再只是一个有趣的迷因,而会被提升到更有实用性或更具持久性的层面。Ribbit 曾投资 Coinbase、Robinhood 等知名项目,因此任何关联都可能暗示该代币在这动荡的迷因领域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当然,目前这一切仍是社区的猜测——Ribbit Capital 并未给出官方确认。但在区块链世界里,去中心化遇上侦探式调查,像这样的讨论常常能挖出有价值的线索。如果你持有 $TIBBIR 或在关注迷因代币,继续留意事态发展。谁知道呢?正如那封信所说,这或许是融合 AI、稀缺性和一点青蛙魔力的“代币革命”的开端。

想了解更多新兴迷因代币及其隐秘故事,关注 Meme Insider。我们掌握从拉盘机制到风投跨界的所有内幕。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