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圈正在被各种创新交易策略热议,Jito Foundation 刚刚放出一颗重磅消息,吸引了不少关注。他们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的一条帖子中重点介绍了 Rightcurve Podcast 的第10期,嘉宾是他们的首席合规官 Thomas Uhm。焦点是什么?一种由 JitoSOL 在 Solana 网络上驱动的经典基差交易的“超充能”版本。如果你关注 meme 代币或更广泛的区块链布局,这可能意味着生态中会有更大的流动性和机会。
基差交易到底是什么?
简单拆解一下。基差交易是一种经典的金融操作,你押注现货资产(比如买实物黄金)与其期货合约(承诺未来买入或卖出)的价格会趋同。在加密领域,做法通常是做多现货同时做空期货或 perpetuals(perps),从而构建一个 delta-neutral(delta-neutral)仓位——意味着你对价格波动的总体敞口很小。利润来自于衍生品的“基差”或溢价,以及各类 funding rates 和其他收益来源。
在该帖中分享的播客片段里,Thomas 用黄金条举例说明:如果你持有黄金并卖出相应期货,交割时价格必须趋同,这就把仓储成本、资金费率等转化为锁定的收益。加密市场增加了一个不同点:perps 经常因为高杠杆需求和以美元计价的资金成本而存在溢价。
JitoSOL:收益放大器
这正是 JitoSOL 发力的地方。作为 Solana 的领先 liquid staking 代币,JitoSOL 让你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 staking SOL。它将 6-8% 的 staking 收益内嵌到你的头寸中。所以,在这类超充能基差交易中:
- 现货腿做多 JitoSOL(或其封装的 ETF 版本)。
- 在受监管的市场如 CME 上做空等量的 SOL 期货。
这样就把 staking 收益叠加到基差收益上,可能在几乎没有市场风险的情况下带来两位数回报。如 Thomas 所述,JitoSOL 以 SOL 计价累积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呈现轻微的正 beta——这对想要在不完全暴露的情况下持续积累的长期持有者很有吸引力。
配套的博客文章《The Solana Basis Trade Enters Its Institutional Era》深入分析了这一点。文章强调了 Solana 市场的成熟——ETF 活动和 CME 的流动性让这类交易对大玩家变得可扩展。像 ETF 管理规模和期货未平仓合约这样的限制正在放缓,形成反馈回路,收窄收益曲线并提升效率。
为什么这对机构与普通交易者都重要
对于受规制约束的美国资管机构来说,这种布局是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案。他们可以用与 Solana 相关的 ETF 做现货腿、用 CME 的期货对冲,既合规又能收割收益。博客中引用一句话:“使用一个带有收益的工具(JitoSOL)作为现货腿,允许投资者在衍生品基差之上叠加 staking 收益。”
但这并不只是大户的专利。可组合性——将 JitoSOL 包装进期权、covered calls 或量化投资策略(QIS)——也为散户打开了大门。想象一下带有银行评级的代币化金库,把 DeFi 与传统金融(TradFi)融合起来。
在播客(可在 YouTube 观看)里,Thomas 讨论了像 perpetual 溢价这样使加密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的独特动态。他预测尽管存在政府停摆等阻碍,很快还会有更多 ETF 上线,这可能会超充能 Solana 生态——包括通过改善整体流动性和对冲工具,进一步推动其活跃的 meme 代币生态。
总结:Solana 爱好者必听
Jito 的那条帖子不仅仅是宣传;它是对 Solana 机构化未来的一瞥。无论你是在交易 meme 代币还是构建投资组合,理解这些策略都能给你带来优势。想了解完整内容,去听那期播客;想挖更深的细节,看博客。随着加密演进,这类交易可能会让 Solana 成为多元化投资组合中的常见配置。
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此类区块链创新如何影响 meme 代币领域及更广泛生态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