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 Solana DeFi 世界里,meme 代币涨跌迅速,交易一眨眼就完成,信任就是一切。最近,X(前身为 Twitter)上爆发的一场激烈交锋凸显了生态系统中主要参与者之间的紧张关系。Jupiter Exchange 的关键人物 Kash Dhanda 在一条回复 Jupiter 官方声明的帖子中表达了他的不满,揭示了他眼中 Titan Exchange 的一些可疑行为。
对新入场的人来说,Jupiter Exchange 是 Solana 上的一个强力 DEX aggregator。它通过在多个流动性来源间路由交易来帮助用户找到最优的兑换价格——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加密交易的智能 GPS,确保你用最划算的价格换出 SOL。另一方面,Titan Exchange 自称是一个 meta-aggregator,号称会整合包括 Jupiter 在内的多个来源报价以提供更优的成交方案。
但根据 Jupiter 的详细公告,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他们已正式要求把自己的 Metis 路由器从 Titan 的系统中移除。Metis 是 Jupiter 经过实战验证的路由技术,已处理超过 2 万亿美元的交易量,并为合作伙伴带来巨额费用。它就像许多 Solana 交易底下的引擎。
核心问题是什么?Jupiter 指控 Titan 在报价上存在偏袒并误导用户。当 Titan 展示一个“Jupiter”报价时,实际上使用的是过时的 Metis 版本——具体来说是已被弃用的 Metis Binary,而不是完整的 Jupiter 体验。这意味着用户看到的价格与直接在 Jupiter 上获得的价格不一致,后者还包含来自其他路由器(比如 DFlow 和 OKX)的元聚合,以及他们自己的叫价系统 JupiterZ。
Jupiter 团队表示他们已经私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数月之久。他们甚至主动提出给 Titan 一个不同的 logo 和名称来标注 binary,以避免混淆,但对方却失联了。更令人气愤的是,Titan 一边利用 Jupiter 的品牌来宣传自己更优越,一边却拒绝向 Jupiter 提供他们的 API 访问——而 Jupiter 的条款要求是互惠的。
Kash 的帖子把失望感表述得恰到好处:“老实说,我们不得不这么做让人挺失落的。我们建立、支付并维护了 Métis binary 多年,都是免费为生态系统的利益服务。然后有个团队出现,把我们较旧的免费方案用来误导用户并拿来营销自己。”
他指出了讽刺之处——如果 Titan 的路由器真的是顶级的,为什么不开放他们的 API?整合它反而可能带来更多流量并用真实数据证明他们的主张。相反,现在却是那种“信我,兄弟”的氛围,但配合的是不可信的做法,而这在 DeFi 里并不是赢得信任的方式。
这场闹剧并非个例。DFlow Protocol 在怀疑存在偏袒报价后也做出了类似的退出举动。其他用户和开发者,比如 retiredchaddev,也指出了 Titan 展示价格的差异问题。
Jupiter 强调他们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路由器。如今它是一个面向端到端执行的全栈 DeFi 超级应用,关注点包括 MEV(即 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指机器人试图抢跑你的交易)的保护、准确的滑点估算以及性能反馈回路。他们会惩罚表现不佳的市场,并把用户结果放在首位。
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这件事极其重要。我们中的许多人依赖像 Jupiter 这样的聚合器去狙击新币上市或在波动中兑换代币,而不被糟糕的价格搞惨。如果像 Titan 这样的 meta-aggregator 在玩花招,可能会导致更差的执行和错失收益。
Jupiter 仍然致力于与 DFlow、OKX 等进行善意的合作,这些合作是基于 API 的开放共享。但面对 Titan,缺乏互惠和持续的误导性手段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行动。
随着 Solana 的 meme 经济蓬勃发展,关注这些基础设施之间的博弈至关重要。坚持使用值得信赖的聚合器、反复核对报价,记住:在 DeFi 中,透明度不是可选项——它是必需的。如果你在交易 meme 代币,Jupiter 的过往记录已有口碑。只是请明智地使用 D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