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奏飞快的加密世界里,大玩家的看法常常能掀起热议。最近,Multicoin Capital 的管理合伙人、知名 Solana 爱好者 Kyle Samani 发了一条推文,引发了大家对以太坊 Layer 2 (L2) 方案的讨论。如果你不太熟悉区块链术语,L2 基本上就是构建在以太坊之上的附加网络,用来在不拥堵主链的情况下让交易更快、更便宜。
Samani 的推文是对 @materkel 一条帖子的直接回应,后者认为专注于支付的 L2 可能会跑赢独立的 Layer 1 (L1) 区块链,因为 L1 错过了以太坊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更多人使用一个平台时,这个平台就变得更有价值——就像 Facebook 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每个人都在上面。
但 Samani 对 L2 并不买账。他写道:“Arbitrum 和 Base 之间的网络效应近乎 0,L2 之间并不存在共享的网络效应。共享数据可用性(DA)毫无意义。”这里的“0”表示大约为零,他的意思是像 Arbitrum(以可扩展性为主的 rollup)和 Base(Coinbase 的以太坊 L2)这样的热门 L2 之间基本没有共享的好处或协同效应。他否定了共享数据可用性(Data Availability,DA)会产生任何真实互联价值的观点。
这一观点与 Samani 更广泛的批评一致,他曾称 L2 对以太坊“寄生”,抽取价值却没有真正回馈。想看原始讨论,可以查看 X 上的原文线程和这里引用的帖子 链接。
那这对 meme 代币意味着什么?大量 meme 币依赖 L2 的低费用和快速交易生存——想想 Base 上的 Pump.fun 或 Arbitrum 上的各种 degen 操作。如果 Samani 说得对,且这些 L2 彼此孤立、几乎没有交叉传播,那可能导致流动性和用户基础碎片化。meme 交易者在生态间跳转会更加困难,往往需要借助桥(bridges),而桥通常伴随费用和风险。另一方面,这场辩论也突出了为什么有人更偏好像 Solana 这样的单体链(monolithic chains),因为所有东西都发生在一个地方,可能为病毒式的 meme 发射提供更强的网络效应。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像 Samani 这样的观点提醒我们:可扩展性不仅仅关乎速度——还关乎能否构建紧密联结的生态系统。无论你是 meme degen 还是认真做产品的构建者,关注这些讨论都有助于把握下一波加密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