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你像我一样深耕加密圈,肯定见过一些让人挑眉的夸张融资宣称。著名加密记者 Laura Shin 刚在 X(前 Twitter)上发了一条推文,引爆话题:她点名 ZeroStack 宣称筹得 4.01 亿美元,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拆解一下 —— 在区块链世界里,透明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当这些项目可能影响 meme 代币和更广泛生态时。
先说背景,ZeroStack 是原来叫 Flora Growth Corp. 的公司新名,这家公司正在大幅转向加密领域。他们宣布了这轮看起来巨大的融资,用来启动首个针对 0G 的 “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把 DAT 想像成一家囤某种加密资产的公司,类似 MicroStrategy 囤比特币 —— 他们称自己是“AI 时代的 MSTR”。Zero Gravity 区块链是一个以 AI 为导向的 layer,负责机器学习等场景的数据可用性,0G 则是它的实用代币。
但关键在于:根据 Steven Ehrlich 挖出的 SEC 文件,并由 Shin 揭示,在那份宣称的 4.01 亿美元中,只有大约 1,370 万美元是真正来自新投资者的现金。其余部分则是以实物形式入账、循环代币和一些较为生造的会计处理。具体拆分如下:
- 现金注入:来自私募的 1,366 万美元($13.66 million),投资方包括 Dao5、Abstract Ventures、Dispersion Capital、Blockchain Builders Fund 和 Salt Fund。这是真正的新现金流入。
- 循环代币:DeFi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以 Solana 代币形式出资,计值约 2,288 万美元($22.88 million),带有 8% 的 coupon 并具备可转换选项——本质上不是新法币,而是置换的资产。
- Labs 的实物出资:Zero Gravity Labs(区块链背后的团队)贡献了价值 1.5 亿美元的 0G 代币,另有 2.153 亿美元的预先资助认股权证(以每枚 0G $3 支付)。
- 创始人供给:创始团队同意提供价值 3 亿美元的代币,按 $3 的估值计算,占总 0G 供应的 10%。
纸面上看很惊人,对吧?但专家们纷纷质疑。有匿名投资者将其称为“终极圈套(the ultimate grift)”。为什么?因为这种安排可能在利用流动性漏洞。通常,加密项目会对创始人和早期团队的代币设定多年锁定期,以防止抛售导致价格暴跌。而在这里,创始人通过在主网于 9 月 21 日上线时(就在公告几天后)把代币“投资”进 ZeroStack,可能在不必长期等待的情况下提前获得流动性。
此外,在项目未正式上线前就把 0G 估值定在每枚 $3,让项目一推出就有约 30 亿美元的估值 —— 对一个尚未上线的项目来说明显过高。交易开始后,在 Binance、Bitget 等交易所开盘价曾达 $5,但随后暴跌至约 $2.80,跌幅超过 43%。成交量呢?日均只有约 10 万美元。同时,ZeroStack 的股票(FLGC)在同期下跌了 32%。
这出闹剧之所以迅速发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Shin 的那条推文,她用那句容易引发共鸣的俚语 “Bruh, no cap!” 来吸引读者关注。这也提醒我们:在区块链和 meme 代币的快节奏世界中,炒作往往会跑赢现实。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这类事件突显了那些将严肃技术与 meme 式营销混合的项目所带来的风险。0G 并非像 Dogecoin 或 Pepe 那样的纯粹 meme 代币,但它的快速炒作和随后的下跌,反映了我们在 memecoin 中常见的波动性。
如果你在这个领域创业或投资,务必查阅 SEC 备案文件,别只看头条新闻。想看详细调查可前往 Unchained Crypto 的深度报道(https://unchainedcrypto.com/this-dat-claims-it-raised-401-million-but-the-fresh-capital-is-only-13-7m/),或查看 Shin 的原推文(https://x.com/laurashin/status/1972766522172174579)。你怎么看 —— 这是巧妙的融资设计还是明显的红旗?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并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加密圈荒诞一面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