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这个以极快速度推进创新的世界里,一条推文就能掀起激烈争论。Subzero Labs 联合创始人兼 CEO、Rialo HQ 的构建者 Ade 在 X 上投下一枚炸弹:“Layer 2s are a consequence of bad engineering. Fight me.” 你可以在这里查看原帖。
对新手来说,Layer 2(常缩写为 L2)是指构建在主链之上的二层框架——比如 Ethereum——用来提升可扩展性。可以把它想象成在高速公路上增设车道以分担流量,而不用重建整条路。Ethereum 作为智能合约之王,在高峰期处理交易既慢又贵,所以像 Arbitrum 或 Optimism 这样的 L2 会把多笔交易“打包”成一笔,从而大幅降低费用并提升速度。这对 meme token 来说改变了游戏规则,这类由社区推动、常受网络笑话或潮流启发的币种,依赖低费用和快速交易,因此许多项目涌向了 L2 网络——还记得 Base(Coinbase 的 L2)上代币爆发式增长的那波热潮吗?
但 Ade 的推文挑战了这种布局的根基。依赖 L2 是不是在掩盖 Ethereum 的固有缺陷?加密社区的回应可没留情面。
一位用户 @lokwater_ 反过来说:“layer3 is the consequence of bad layer2 engineering.” Layer 3(L3)是在 L2 之上更进一步构建的,通常用于专门化的应用。就像是说如果 L2 是创可贴,那 L3 就是在上面再涂一层强力胶。
另一位 @queen_oddspades 的回复带来更多细节:“that's a bit more complex than that 🙂 ethereum team planned to implement all the stuff for scaling, PoS etc.. but protocol grew so quickly (=too much money at stake) that foundation started to walk on the eggshells. so things that they thought will take a year took 5 or even 7.” Proof-of-Stake (PoS) 是 Ethereum 用来替代老旧 Proof-of-Work 的节能共识机制。这位用户指出,快速增长和巨额利益让核心改进进展放缓,迫使 L2 成为一种变通方案。
@End_imDimyati 则给出了更中肯的看法:“Idk if it's 'bad engineering' but we need scale somehow. L2s are helping bridge that gap for now. What's the perfect solution then? #Web3” 这是个合理的问题——扩容对大众采用至关重要,尤其是 meme token 这类可以在一夜之间走红、引发巨量交易的代币。
甚至 @LuvvBank 也提出了视角转换:“blame L2s for bad design, but reward them for offloading congestion perspective matters.” 确实如此;批评者把 L2 看作问题的症状,而支持者则把它们视为让生态继续运转的创新方案。
这场争论对 meme token 爱好者来说尤为贴近现实。如果 L2 是“糟糕工程”的产物,基于它们构建的 meme 币是不是就更具风险?答案并非必然。许多成功的 meme 项目,例如运行在 Solana(它不是 L2,而是高吞吐量的 Layer 1)上的,就表明还有替代路径。但由于 Ethereum 的主导地位,L2 至少在分片(sharding)或其他升级完全就位之前会长期存在。顺便提一下,sharding 是 Ethereum 计划中的特性,目的是把网络拆分成更小的部分以提高效率。
作为见证过从比特币早期到当今多链世界演变的人,我认为 Ade 的挑衅很适合点燃讨论。区块链工程并非完美——它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对于 meme token 的创建者和交易者来说,关键的结论是什么?多元化你的链路,关注技术升级,并且始终 DYOR(Do Your Own Research,自行研究)。
你怎么看?L2 是权宜之计还是英雄?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并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获取更多关于技术趋势如何塑造 meme 币世界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