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项目可以在一夜之间腾飞或坠落。一位来自 DefiLlama(那个透明 DeFi 仪表盘背后的创意者)账号 @0xngmi 的最新推文串,揭示了预测市场的发展脉络。预测市场是去中心化的平台,人们用加密资产对现实世界事件(比如选举结果或体育比赛)下注。这里的关键指标是谁?TVL(Total Value Locked,总锁仓价值),它基本衡量了有多少资金被锁在这些协议中。
这条推文以一张引人注目的图表开场,展示了基于 TVL 份额的历史预测市场主导格局。
看这张图,你可以看到这些年格局如何变化。回到 2021 年,Gnosis Protocol V1 占据了强势地位,但 Augur 很快又短暂地登顶。再往后看,Polymarket 在 2024 和 2025 年尤其强势,遥遥领先,把 Overtime 和 DoubleUp 等甩在身后。正如 @0xngmi 在他的原推文 中指出的,最疯狂的部分是:Augur 曾一度位列第一。如果他们坚持下去,今天可能已经拿下像 Polymarket 那样高达 90 亿美元的估值。
但他们没有。他们放弃了。这也引出 @0xngmi 在后续中提出的更大论点:通过代币实现的早期流动性,已经成为许多加密项目的灾难。以 Augur 为例——它的创始人在代币发行时变得富有,把套现走人,项目最终归零。相反,Polymarket 完全跳过了代币路线。所有价值都留在公司里,迫使团队只能靠打磨产品和业务来取得成果,最终换来了那个庞大的 90 亿美元结果。最近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一点,ICE(纽交所所有者)据称向 Polymarket 投入高达 20 亿美元,估值在 80-100 亿美元之间,这显示出主流市场的巨大兴趣。
这个故事对 meme token 爱好者来说尤其触动人心。在 meme 币领域,我们见过无数项目在 Solana 或 Ethereum 等平台上开盘就建立流动性池并迅速拉升。创始人往往在捞到一笔后跑路或弃船,让持币者血本无归——这就是典型的 pump-and-dump。但如果更多的 meme token 团队能借鉴 Polymarket 的做法:专注于构建真实的实用性、社区参与和长期价值,而不是早期退出的诱惑,会不会有更多 meme 币能演化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当然,预测市场本身并非 meme token,但区块链创新中的相似之处很明显。像 Augur 这样的项目在去中心化预言机和事件裁定方面是先驱,但过早或激励设计不当扼杀了它们的势头。对于投身 meme 的区块链从业者而言,这提醒我们应把韧性放在快速收益之前。随着加密市场成熟,真正的赢家可能正是那些愿意长期投入的人。
如果你在追踪 DeFi 趋势,去 DefiLlama 查看这些市场最新的 TVL 数据。谁知道呢——也许下一个大热的 meme token 就会从这些教训中吸取经验,占领它的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