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因币节奏飞快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走红并变成可交易的资产,有时连业内人士也会觉得事情太离谱了。近日,Helius(领先的 Solana 基础设施提供商)CEO Mert 在 X 上点名并质疑了一起离奇事件:一张约会应用的截图竟然被演变成了一个迷因代币。
对于刚接触这一圈的人来说,迷因币是受互联网迷因、玩笑或文化现象启发的加密货币。它们常常在像 Solana 这样的区块链上发行,因其低费用和高速度让任何人都能轻松创建并交易。但正如 Mert 所指出的,趣味与疯狂之间的界限很快就会模糊。
这场闹剧始于有人发布了一张带有某位女性资料的约会应用截图。还没来得及右滑,另一位用户就基于那张图片推出了一个“shitter”——加密圈对低成本、投机性强的迷因币的俚语。原发帖的人很生气,指责发行者“偷了”他们的点子,尽管那只是一张截图。随后,被指控的“创作者”反过来把这个概念代币化,连同图片一起发布并回链到原帖,最终市值小幅攀升到约 5 千美元。
Mert 的反应是直白的“what in the fuck are we doing here man”。这种感慨在每天目睹这些闹剧的社区成员中有很强的共鸣。
Mert 所引用的截图来自 Base(以太坊的 layer-2 网络)负责人 Jesse Pollak 的一条帖子,他用它举例说明迷因如何被“偷走”并变成代币。截图里有一个带有俏皮提示的约会资料:“Do you wanna get onchain?”——把把资产迁到区块链的加密行话进行了戏谑。随后有人围绕它创建了一个代币,引发了盗用指控和一场小规模争执。
这不仅仅是闲聊八卦;它暴露了迷因代币生态中的更大问题。在像 pump.fun 这样的平台上,任何人都能在几分钟内发行代币,这常常导致 rug pull(创作者在买家身上抛售持仓)或像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之类的伦理灰色地带。Solana 的高效性催生了这一类代币的热潮,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量,但同时也放大了混乱。
以直言著称、关注 Solana 增长问题的 Mert 并非孤例。对他推文的回复从法律层面的担忧——指出在欧盟或美国法律下可能存在的隐私侵权——到对这事件荒诞性的调侃不一而足。有用户甚至戏言要“coining”推文,另一些人则争论 Base 和 Solana 哪个平台更适合这类闹剧。
作为区块链从业者,这类事件提醒我们对迷因代币保持谨慎。它们既充满娱乐性、可能带来快速收益,也充斥着风险。如果你要深入参与,像 Helius 的 API 这样的工具可以帮助追踪链上活动,让你更早发现趋势、占得先机。
你怎么看——这是迷因币创造力的巅峰,还是说明我们需要更多的保护措施?在评论里留下你的想法,并继续关注 Meme Insider 以获取更多关于加密世界狂野一面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