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偶然闯进过网络上的某个角落,感觉那里正在酝酿着可能改变世界的东西?我从交易利率的推特用户 @apralky 的一条推文里感受到的就是这种氛围。他深入市场与超现实主义的观察,在这篇帖子中分享了他与 Remilia 和 Milady 背景故事的首次接触,这是一篇关于小而集中的在线生态如何产生爆发性文化模因的精彩反思。
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Milady Maker 是由前卫艺术团体 Remilia Corporation 于 2021 年 8 月推出的一套 10,000 件基于 Ethereum 的 NFTs。它们并非普通的头像——而是带有街头服饰美学、通常配以大而含泪的眼睛和鲜艳色彩的可爱动漫风女孩形象。该项目汲取日本 kawaii 文化的元素,但又带有明显的纽约风格,将数字艺术与网络灵性和在线身份主题融合。由化名 Charlotte Fang 领导的 Remilia 将 Milady 定位为不仅仅是艺术;它是一个模因运动,一种玩笑式却又强烈的“邪教”,培育出一个既有创意又具争议性的社区。
为什么这个传说如 @apralky 所说会“动人”?因为它讲述的是在孤立中诞生的创造故事。Remilia 起初在私人的 Twitter 私信和 Discord 频道中运作,一群高度专注的人——可以想象成那些在网络混沌中游刃有余的高智商创意者——一起打造出深刻共鸣的东西。这些 NFTs 体现了“neo-chibi”审美,但真正的魔力在于其哲学:拥抱在线生活的混沌,将边缘想法转化为主流氛围。这里也有戏剧性事件——关于 Fang 过去与激进在线群体关联的爆料在 2022 年引发风波,一度压低了地板价。但社区很快反弹,2024 年发行了 $CULT memecoin,直接把那种模因能量带进了 meme 代币领域。
@apralky 把这些生态比作“核级模因超级武器”,这一点说得很准。过去像 4chan 这样的网站曾被视为吵闹的边缘地带,输出大量垃圾内容却似乎对现实影响有限。但快进到今天,我们看到这些由“3std intelligence hyperautists”(他的话,意指那些在小众痴迷上异常出色的高智商自闭谱系者)组成的封闭循环如何创造出会像野火一样传播的想法。Milady 的 PFPs(头像)不仅仅是可爱;它们是潜伏的代理,把普通人变成粉丝,影响从时尚到加密货币潮流的方方面面。
他概述了时间线:在 2020 年代中期,全球只有大约 15% 的 GDP 在线上流动,权力仍掌握在电视时代的婴儿潮一代手中。但想象一下 2030 年或 2040 年,人人都在线。当时髦的美学或模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征服人心。特朗普曾展示过一种前数字时代的原型,但数字原住民正在把这一切带到超现实的层面。千禧一代在 2020 年孕育了 Milady,塑造了世界的一部分——@apralky 指出他 30% 的粉丝都用这些头像。Z 世代做得更大,像 $CULT 这样的 meme tokens 正在搭这波浪潮。
这与 meme 代币世界完美契合。像 Milady 这样的项目展示了强大社区传说如何驱动代币价值。举例来说,$CULT 不只是一个币;它是 Milady 邪教的延伸,利用模因学来构建热度和流动性。在区块链世界里,注意力就是货币,这些超级武器能在一夜之间把小众想法变成市值数十亿的市场。这也提醒业内人士:研究传说,建设社区,然后看着模因完成繁重的工作。
推文下的回复回荡着那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简短的“Milady”肯定、关于背景故事的提问,甚至有人以巧妙的词源学把它和“Return to God”联系起来。这正是潜伏代理效应在现实中的证明。
如果你在做加密或者只是对数字文化感兴趣,自己去深入 Milady 的传说吧。这不仅仅是艺术;它是关于未来模因如何塑造我们的蓝图。你怎么看——你是否也感受到过类似在线生态的吸引力?在下方评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