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趋势比 meme 币的拉盘还要快。最近,一条来自 @satsdats 的推文吸引了我的注意,激发了关于链上应用和 AI 未来的讨论。作为一个长期深耕区块链领域的人——从在 CoinDesk 做编辑到现在在 Meme Insider 整理 meme 代币洞见——我很高兴为你拆解这件事。
引发讨论的那条推文
这条推文来自 @satsdats,是对 Ansem(@blknoiz06)发起的一个更大线程的回复。Ansem 感叹时间线上新应用缺乏热度,而 satsdats 持乐观态度地回应:“Actually see this trend changing. I think the next wave of on-chain will be apps/ai not launched on launchpads. relatively early TGE's, shit people feel relatively comfy bidding, semi working products, good teams, use cases that we sell each other dreams on etc.”
我们来拆开看。“On-chain” 指的是直接在区块链上运行的活动或应用,比如那些处理交易到游戏等、无需中央服务器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s)。launchpads 则是像 Pump.fun 或 Solana 上的 Raydium 这样的平台注册地,项目常通过公平发行或预售在这些平台首发代币,激发社区短线投机。
但 satsdats 指出的转向是:远离这些靠炒作驱动的 launchpads,转向拥有“relatively early TGE's”(相对较早的 TGE,即 Token Generation Events/代币生成事件)的项目。这类项目在生命周期较早就发代币,同时已有半成品的产品在运行。想象那些刚好能让用户兴奋的原型,有靠谱的团队和能让人做大梦的叙事——比如用 AI 驱动的 meme 生成器,或有望与传统应用竞争的链上社交网络。
这对 Meme 代币意味着什么
在 Meme Insider,我们关注的是 meme 代币——那些通常起源于玩笑、由社区推动并可能演变出更大意义的病毒式代币。这股趋势与我们的观察高度契合。许多 meme 代币曾通过 launchpads 上线,借助 FOMO(害怕错过)实现爆发性增长。但随着市场成熟,纯炒作玩法让人疲乏。投资者更想要实质内容:可信的团队、可早期测试的产品,以及超越“to the moon”这种口号的实际用例。
试想一个 AI meme 代币,不仅在病毒传播上带来涨幅,还将链上工具整合进来,用于创建和交易定制化 meme。没有 launchpad 的戏剧性——只是让早期信徒在一个较为安心的竞价环境中参与,从而减少 rug pull 风险并建立更长期的价值。这是我们在成功的 meme 中看到的路径,比如 $PEPE 或 $DOGE 都是从简单起家,但通过社区和实际效用成长起来的。
更广的加密生态
这种转变不是孤立的。随着 AI 在区块链领域的兴起——想想那些用机器学习做预测交易或自动化内容创作的项目——satsdats 提到的“apps/ai”组合可能会成为下一件大事。较早的 TGE 意味着项目从第一天就能围绕真实用户进行自举,促进有机增长而非人为拉盘。
对区块链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行动号召。深入这些新兴应用:在 X 上关注开发者,测试 beta 产品,尽早加入社区。像 BonkBot(向 satsdats 的简介致敬)这样的工具已经在让链上交易变得无缝,暗示了未来的趋势。
展望未来
如果 satsdats 说得没错——而回复里也有不少人表示认同——这可能会用新鲜的应用话题重振时间线。正如 Ansem 表示愿意放大这些故事一样,这也是一个提醒:加密靠协作繁荣。关注 X 上的这些宝藏项目,别忘了我们在 Meme Insider 会继续为你解码 meme、代币和趋势,帮助你提升区块链技能。
你怎么看——准备好迎接 app/AI 的浪潮了吗?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或通过 meme-insider.com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