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Normoids 因天文学家 CEO 丑闻假帖掀起同人狂潮

Normoids 因天文学家 CEO 丑闻假帖掀起同人狂潮

互联网总有一种将现实戏剧转变为创造力游乐场的奇特方式——有时甚至带来混乱。用户 bunjil 最近在 X 上发文指出了一种特殊趋势:“normoids”(指普通网民的俚语)正在围绕总部位于纽约的科技公司 Astronomer 发生的丑闻,制造假帖和同人小说。这场戏剧的焦点是 CEO 安迪·拜伦(Andy Byron)和人力资源主管克里斯汀·卡博特(Kristin Cabot),两人在 Coldplay 音乐会上的公开拥抱引发了“吻镜头”争议,迅速走红网络。如今,X 用户们更进一步,开展同人小说创作大赛,从角色视角写作,演绎奇异的线上角色扮演。让我们详细解析。

事件起因

故事始于安迪·拜伦和克里斯汀·卡博特这对各自有配偶的同事在波士顿 Coldplay 演唱会被吻镜头捕捉的瞬间。原本轻松的粉丝互动,因他们是 Astronomer 同事身份曝光而演变成丑闻。据报道,这对男女最近在新罕布什尔州共同申请了 220 万美元的房贷,火上浇油。拜伦已辞去 CEO 职务,卡博特则处于休假状态,公司陷入公关危机。

normoids 与假帖的介入

Bunjil 的推文批评了这一趋势的“精神疾病”气息,即用户们纷纷冒充拜伦、卡博特甚至他们的配偶,制造虚假帖文。试想在 X 上刷到一条:“作为 Kristin,我只想说贷款完全是 Andy 的主意——快来帮帮我!”然后才发现这纯属虚构。接着其他用户纷纷回复,用自创内容进行故事拓展,使丑闻变成互动肥皂剧。既混乱又富创意,同时令人有些不安。

人们为何如此?

这一现象与网络社区的更广泛趋势相关。根据假新闻心理学研究,情绪驱动人们接触并传播吸引眼球的内容——像这种丑闻无疑是极佳诱饵。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促使人们疯狂试验。此外,memecoin 文化展示了线上群体如何将现实事件转化为娱乐,就像这场同人创作竞赛一样。

心理健康视角

Bunjil 提及“精神疾病”,引发了有趣的讨论。这些用户是在纯粹娱乐,还是背后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于网络心理健康社区的研究显示,X 这类平台可以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特别是对情绪调节有困难的人群。制造虚假叙事或许是应对丑闻荒诞性——甚至是他们自身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但当其演变为痴迷的角色扮演时,就引发了边界问题的探讨。

这一趋势的未来?

截止 2025 年 7 月 24 日星期四 +07 时区下午 6:27,这场同人小说狂潮仍在持续。Astronomer 会对此假帖作出回应吗?会不会催生一波与丑闻相关的 meme 代币(比如“ KissCamCoin”)?X 社区的创造力无限,而公司迄今沉默,normoids 可能会让这故事在新闻周期结束后仍持续发酵。

这场奇异的丑闻、同人小说与社交媒体疯狂的混合,展示了网络文化如何将真实事件转变为集体叙事实验。无论你视其为天才之举还是求助信号,有一点是明确的:天文学家的戏剧还远未结束。关注meme-insider.com以获取更多该趋势在区块链与 meme 代币领域的发展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