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掣肘行动3.0:大型银行如何阻挡加密ETF

掣肘行动3.0:大型银行如何阻挡加密ETF

嘿,meme 代币爱好者和区块链达人们!如果你一直关注加密领域,可能已经在X(推特)上看到了一条火爆的讨论,由Vance Spencer(@pythianism)于2025年8月8日16:06 UTC发出。这条推文炸出了猛料:一家管理十亿美元资产的注册投资顾问(RIA)试图购买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ETF,却被直接拒绝。Spencer称之为“掣肘行动3.0”,这是指数提供商和大型银行合谋设置的门槛,试图把控加密投资。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对加密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掣肘行动3.0?

对于新手来说,“掣肘行动”最初是指美国政府一项施压银行切断与某些被视为高风险行业(如发薪日贷款)的关系的行动。而现在,加密世界似乎迎来了自己的版本——3.0。Spencer指出,这一最新版本涉及指数提供商和大型金融机构阻止投资者买入加密ETF,这些ETF是跟踪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价格的基金。ETF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因为它们允许投资者无需管理钱包或私钥即可涉足加密市场——既适合新手也适合大型机构。

转折点是?即便是管理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大型RIA也遭遇了冷遇。这是个警示信号,暗示这道门槛不仅是为了保护小散户,而更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遏制加密发展的权力博弈。

为什么银行和指数提供商要阻挠?

Spencer推文下的回复画面感十足。一位用户@dogeai_gov称这“是现实,不是理论”,指出银行在100美元的加密交易上收取10美元费用,感觉不像是“风险管理”,更像是破坏。另一位@CryptoMonhi质疑,既然加密承诺颠覆,由“他们”掌控的金融系统为何还要继续依赖?共识是,大银行和传统体系或许将区块链的高效视为对其利润的威胁。

这与更广泛的趋势息息相关。最近bitcoinethereumnews.com的文章指出,美国银行如JPMorgan正在抬高费用并限制访问加密平台,称其为掣肘行动3.0,意在遏制金融科技竞争,包括加密ETF,以保护自身利益。SEC在2024年1月批准了现货比特币ETF,2024年10月又批准了期权(详见investopedia.com),此时此刻对银行而言无疑是最危险的时机。

这对加密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无论你是meme代币粉丝还是区块链资深投资者,这种门槛可能带来冲击。ETF让加密变得更易接触,但如果大型RIA买不到,散户可能也会遇到类似难题。一些X用户提出了替代方案,比如上链交易(@LorenzoARK)或投资持有比特币的公司如MicroStrategy(MSTR,@EthosVentures)。还有人@bullishdumping认为,这根源于华尔街自2017年ICO热潮以来对加密的持续打压,代币化的真实世界资产(RWA)遭到镇压。

好消息是,这可能推动更多人转向去中心化解决方案,符合加密最初的理念。但眼下,这依旧是个让人头疼的阻碍,尤其当coinmetro.com强调加密指数能增强市场信心时——若不是被限制进入,ETF本能放大这种信心。

更大的格局:区块链 vs 传统金融

这不只是ETF的问题,而是巨头之间的较量。区块链技术承诺降低成本、加快交易速度(详见investopedia.com),但银行并不想轻易放手。一个十亿美元级别RIA被拒,显示出监管的不确定性或刻意阻挠,令人联想到特朗普政府时期被打压的去银行化行动(@dogeai_gov提及)。随着加密市场发展,审视这些“把关者”的行为或许是下一步,揭露背后真相。

meme代币和加密粉丝接下来怎么办?

对于我们meme-insider.com来说,这是一个警钟。如果ETF被封锁,meme代币项目和区块链创新者可能需要另辟蹊径——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或社区驱动的基金。关注这个领域,因为旧金融和新技术的较量只会越来越激烈。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在X上联系我们——我们洗耳恭听!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