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在 X 上滑着滑着,看到一条把你世界观颠覆的帖子?Pieter Levels——Nomad List 背后的独立开发者,就做了这么一件事:他在一条引用推文中,用一个惊人的对比把捷克和泰国的贫困情况摆了出来。一切起因于有人夸赞布拉格“富足”,并指出那里没有他们认为常见于东南亚的明显贫困。
Levels 立刻用几次 Google 搜索回击,指出捷克贫困率为 21%,而泰国只有 5%。他解释说,这归结于购买力平价(PPP)——也就是你的钱在各国能买到多少东西。在像泰国这样的地方,基本生活成本(例如房租和食品)较低,这意味着即便名义收入看起来较低,也有更少的人会跌破贫困线。
这是捷克的快照:按欧盟标准约有 21% 的捷克人处于相对收入贫困之中,租房者和老年人受打击最严重。
再看泰国:根据世界银行的上中等收入贫困线,2022 年全国贫困率为 5.43%,比前些年有所下降。
但讨论并未就此结束,回复区掀起了热烈辩论。有些人指出,捷克的 21% 是相对于欧盟中位数的相对贫困率,用来直接与泰国的绝对指标比较会产生误导。一位用户贴出一张图表,显示捷克的实际贫困率更接近 6%,仍略高于泰国的 5%。
还有人深入挖掘:“你在比较定义截然不同的数据集,”一条回复写道,并引用 OECD 的数据,按每人 8.30 美元(PPP)线计算,捷克的贫困率仅为 0.3%,而泰国为 12.2%。双方不断抛出图表,凸显经购买力调整后的贫困在整体上在捷克更低的情况。
Levels 坚持他的观点,强调 PPP 能解释为什么在泰国生活感觉更宽裕——更便宜的生活让更多人脱离“实际贫困”。这是一种典型的游牧者视角:为什么要按欧洲价格生活,当你可以在别处更好地过活?
这场讨论对区块链爱好者和加密领域的数字游民尤其有共鸣,很多人涌向曼谷或清迈等低成本中心去打造他们的 meme token 帝国。它提醒我们,经济统计并不总是表面看到的样子。如果你在考虑下一步搬去哪儿,或者只是对全球生活成本感到好奇,这条帖子值得一看。在 X 上查看并参与讨论:X。
你怎么看——是 PPP 才是真正理解“富足”的关键,还是绝对数字更有说服力?在下面留下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