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量子计算对迷因币的威胁:为什么加密社区不能再忽视这个风险

量子计算对迷因币的威胁:为什么加密社区不能再忽视这个风险

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像 Dogecoin 和 Shiba Inu 这样的迷因币能在一夜之间暴涨,但仍有一个许多人在忽视的阴影:量子计算。Big Brain VC 的 Sam 最近在推特上发文(推文链接)强调了这一点,并提到他们近两年前写过的一篇关于比特币和加密领域量子威胁的文章。那时候,这似乎是个遥远的问题——可能要 50 年以后才会成真。但正如 Sam 所指出的,掉以轻心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因为相关解决方案很难部署。

我们把这件事简单拆解。量子计算不是你日常笔记本的简单升级;它是用 qubits 代替 bits 的全新信息处理方式。这些 qubits 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依赖于诸如 superposition 和 entanglement 的概念。这意味着量子计算机能比传统计算机快得多地解决极其复杂的问题。对加密领域来说,这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安全基于经典计算难以破解的数学难题。

以 Bitcoin 为例。它使用 ECDSA 来做签名,用 SHA-256 做哈希。Ethereum(许多迷因币所在的链)也使用类似技术。像 Shor 的算法可以破解 ECDSA,从公钥推导出私钥;Grover 的算法可能削弱 SHA-256,使得操纵哈希变得更容易。通俗地说,一台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会窃取资金或扰乱挖矿。

那这对迷因币有什么影响?大多数迷因代币运行在 Ethereum 或 Solana 这样的区块链上,这些链继承了上述脆弱性。想象一下,量子攻击暴露了持有你最喜欢狗狗主题币的钱包地址的私钥。原本基于社区驱动和趣味性的迷因生态一旦安全崩溃,可能立刻陷入混乱。因为迷因币常常依赖炒作和快速交易,任何不稳定的迹象都可能比一条糟糕的推文更快地把价格打垮。

Big Brain 的原文深入探讨了这一点(在此阅读)。文章写于 2024 年,涵盖了 IBM、Google 等公司在量子领域的发展,他们不断提高 qubit 数量——例如 IBM 的 Condor 芯片已突破 1,000 qubits。最近对 Shor 算法的改进使得因式分解更快,令威胁进一步临近。

但情况并非全然悲观。前进的方向是采用抗量子密码学,例如基于格(lattice-based)或基于哈希(hash-based)的方法,这些不容易被 Shor 攻击突破。将区块链迁移到这些算法上将是一次巨大的工程——想想需要的硬分叉和社区共识——但并非不可能。Ethereum 向 Proof-of-Stake 的转变就表明大型变革是可行的。

对 Sam 推文的回复也反映出紧迫感。一位用户提到像 Krown Network 这样的项目正在推出量子加固技术,包括 DEX 和 wallet。也有人争论量子是否被过分炒作,但大多数人倾向于做好准备。NIST 已经发布了后量子标准,并敦促适应这些新标准。

对迷因币爱好者而言,这意味着要保持信息灵通。关注那些在探索量子抗性特性的项目。如果可能的话,分散持仓,避免把所有资金放在易受攻击的链上。并通过社区或 DAOs 施压开发者,把安全升级放在优先位置。

到 2025 年,随着量子技术快速进展,忽视这种尾部风险已不再明智。正如 Sam 所说,集体的紧迫感非常关键。迷因币赖以繁荣的是创新和趣味,但没有稳固的安全,庆典随时可能戛然而止。让我们通过抢先应对量子威胁来保住这些迷因的生命力。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