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随着加密在美国获得合法性,监管者会不会加强对 DeFi 交易中 MNPI 的审查?

随着加密在美国获得合法性,监管者会不会加强对 DeFi 交易中 MNPI 的审查?

在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一条推文就能引发广泛讨论。博尔德(Boulder, CO)创业者兼区块链爱好者 Brian Long 在 X(前称 Twitter)上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Long 以其在 Solana、Wormhole、Pyth 和 Sui 等项目的参与而闻名,他问道:“随着加密在美国获得合法性,你预计监管者在 DeFi 交易中对重要未公开信息(Material Non-Public Information,MNPI)的审查会更严格还是更宽松?”你可以查看这条原推文

对不太熟悉金融术语的读者,先来解释一下。MNPI 代表重要未公开信息。在传统金融中,这类信息如果公开,可能会显著影响某只股票的价格。基于 MNPI 的交易是违法的——可以联想到玛莎·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那宗臭名昭著的案件,或无数华尔街题材电影的情节。法律制度的作用是为所有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竞技场。

现在把这个概念应用到 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DeFi 在区块链网络上运行,允许点对点交易而无需银行等中介。它就像金融界的西部荒野:发展迅速、创新频出,并且参与者常常采取伪匿名身份。Meme tokens(那些源自互联网文化的病毒式加密货币,例如 Dogecoin 或新晋代币)在 DeFi 生态中尤为活跃。它们可以在炒作下暴涨,但有关即将上线、合作或销毁代币的内部消息,如果未妥善披露,也可能构成 MNPI。

Long 的问题正值关键时刻。加密确实正在美国获得更多合法性。我们已经看到 SEC 批准了比特币 ETF,主要政治人物争取加密选民的支持,传统机构也开始试水区块链技术。但权力越大,责任与审查也越严——在这里表现为更密集的监管审视。

那么,监管者会不会加大对 DeFi 中 MNPI 的监管力度?我的判断是会,审查会更严。随着加密逐渐融入主流金融体系,像 SEC 和 CFTC 这样的机构很可能会把现有的内幕交易法律适用于数字资产。我们已经看到针对个人的执法行动,涉及抢先交易或操纵 DeFi 协议。例如,SEC 曾在类似传统“拉高出货”(pump-and-dump)的加密骗局中,对相关人员提出证券欺诈指控。

这对 meme token 的创建者和交易者可能带来重大变化。可以想象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或要求在智能合约审计中标注可能导致重要未公开信息(MNPI)泄露的环节。这样的措施可能会减缓 DeFi 的高速节奏,但也可能提升信任度,吸引更多机构资金,并使波动较大的 meme 市场更为稳定。

另一方面,过度监管也可能扼杀创新。DeFi 的魅力在于其可进入性——任何人都可以发行代币或提供流动性。监管过严可能将活动逼向海外或地下,反而削弱了合法化的初衷。

你怎么看?Brian Long 的提问为一场重要辩论打开了大门。作为曾在 CoinDesk 报道过加密高潮与低谷的人,我认为这是自然演进的一部分。对区块链从业者和 meme 爱好者来说,关注监管动态不仅是明智的——更是驾驭 DeFi 未来所必需的。

如果你正在深入研究 meme token,记住:知识是避免监管陷阱的最佳防线。想更深入了解 DeFi 的走向,可以查看有关 Solana 的生态Wormhole 的跨链技术 的资源。

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