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renew
重新思考跨链互操作性:为什么 'bridge' 不够——来自 Celestia 的 Nick White 的观点

重新思考跨链互操作性:为什么 'bridge' 不够——来自 Celestia 的 Nick White 的观点

在快速演进的区块链世界里,我们如何谈论技术会影响我们如何构建和使用它。最近,Celestia 的重要人物、推崇模块化区块链设计的 Nick White 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发起了一场耐人寻味的讨论。他在 post 中挑战了广泛使用的“bridge”一词,认为它造成了狭隘的心智模型。

White 指出,“bridge”会让人联想到把资产从一条链物理搬到另一条链,就像带着行李过河。但真正的互操作性(简称 interop)远不止于此。它是关于让不同链上的智能合约能够相互调用,结合逻辑与状态来实现复杂交互。可以把它想象成手机上的应用无缝整合——从一个应用拉取数据来增强另一个应用——而不仅仅是传输文件。

这种思维转变对区块链领域至关重要,尤其是对 meme 代币而言。meme 币常常依赖热度、社区和跨平台的快速流动性而兴盛。当前,将 meme 代币从 Ethereum 转到 Solana 可能需要依赖容易被攻击或延迟的桥接工具。但有了更先进的互操作性,你可以让一条链上的 meme 代币直接影响另一条链上的游戏或 NFT 市场,所有操作都在一次流畅的交易中完成。就像把孤立的岛屿变成一个连通的群岛,为 meme 生态带来更多创造力和价值。

White 最后征求一个更恰当的词来描述这种未来。回应蜂拥而至,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建议。有人提出 “sharded blockchain”,指的是将区块链划分为更小的部分(shard),这些部分仍作为整体协同工作,允许高效的跨 shard 通信,而无需借用“桥”的隐喻。

另一个被提到的是 "Hyperbridge",这是一个旨在实现区块链之间无信任消息传递,使跨合约调用成为现实的项目。它被设计为处理任意数据,而不仅仅是资产,这与 White 的愿景完全契合。

还有来自 Polkadot 生态的 "Join-Accumulate Machine",简称 JAM。如 Gray Paper 所述,JAM 是一种在链间汇聚操作并累积结果的计算模型,本质上将分散的状态编织成一致的应用。

其他想法还包括“hub”、“interlink”、“message passing”,甚至借用计算机科学的“multithreading”(多线程)概念,指多个进程并发运行并共享资源。

对 meme 代币爱好者来说,这种演进不仅仅是术语问题——它关乎解锁新可能性。想象一下,Base 链上某个爆红的 meme 币触发了 Arbitrum 上的奖励,或与基于 Celestia 的数据层整合以获得更便宜的存储。无需笨重的桥接工具;只有流畅、安全的组合能力,让 meme 更快、更远地传播。

随着区块链技术成熟,摒弃像“bridge”这样的过时用词可能会加速创新。White 的帖子提醒我们,语言在技术中很重要,尤其是在像加密这样瞬息万变的领域。继续关注 Celestia、Polkadot 和 Hyperbridge 之类的项目——它们正在为这种互联未来铺路,而 meme 代币将从中大有裨益。

你可能感兴趣